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边疆党旗红】蒙古包里筑“堡垒”

中国经济网锡林郭勒8月30日讯(记者 何欣)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正北方,北与蒙古国接壤,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29日下午,“边疆党旗红”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一行走进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镇党群服务中心,感受这里的“党员中心户”模式。

 

满都宝力格镇党群服务中心。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锡林郭勒盟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5人,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出现了不少“真空带”。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2005年开始,东乌珠穆沁旗设立“党员中心户”,2013年,“党员中心户”在锡林郭勒盟牧区全面推广。

 

满都宝力格镇党委书记代钦。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基层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要让更多的干部下到基层,为人民办事。”满都宝力格镇党委书记代钦说。

代钦介绍,在筑牢边境稳固方面,满都宝力格镇建立以边防部队为主,堡垒户、护边员支持配合、人民群众参与联守的联合巡边队2支,特色“马背警队”1支,实施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五户联防”模式,落实分段包干责任制,压实了“为国守门、为国把关”的主体责任。

 

满都宝力格镇党群服务中心。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在稳定边疆和谐方面,满都宝力格镇以党员中心户为单元精准划分11个网格,推行党员中心户、党小组组长、网格长、牧民小组组长4岗“一肩挑”,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坚持“3+2”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辖内4个嘎查年均收入均达到40万元以上。

 

嘎查医生巴乙拉。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52岁的巴乙拉就是满都宝力格镇的党员中心户,他平时在镇医院上班,也会去牧民家入户看病。从骑马、骑摩托到开车,他给牧民上门诊病之路走了30余年。他说:“党员中心户得到了牧民的认可,我心里非常高兴。为人民服务,就是很光荣的事!”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