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9月2日,北交所迎来宣布设立三周年的纪念日。截至2024年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251家,总市值约为3000亿元人民币。通过公开发行,这些公司共募集资金超过53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获得的融资额约为2亿元人民币。此外,北交所上市公司还通过再融资渠道募集了约13.5亿元的资金。
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合计超过784亿元人民币,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超过60%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的增长,其中14家公司的营收增幅超过50%。在净利润方面,有40%的公司实现增长,30家公司的净利润增幅超过了50%。这些数据表明,北交所的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并已开始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积极的效果。
在北交所的三年发展历程中,众多江苏企业敏锐地抓住了北交所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江苏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累计已达45家,总市值超过418亿元,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展现了江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和竞争力。
从行业分布来看,江苏北交所上市企业大多来自制造业领域,其中不少是“专精特新”企业。在高端精密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的细分领域,江苏企业占据显著比例,显示出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和引人注目的市值表现。
江苏企业在北交所的出色表现,得益于多方面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江苏拥有众多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成绩斐然,为北交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上市资源。全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众多,省级入库培育企业更是超过4000家,雄厚的企业基础和丰富的培育成果,为江苏企业在北交所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同样至关重要。例如,江苏银行与北交所开展了战略合作,承诺在合作期内助力1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挂牌或上市、新增服务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并提供专项授信1000亿元。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主任马尧告诉记者,北交所设立三年来,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采取“市值+企业财务指标”的组合方式,为新兴行业和成长型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审核包容性,致力于引进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投资者认可的优质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体来看,北交所的设立和运行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发展空间,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优质江苏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快速成长。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