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视图新闻 > 正文
反诈进行时︱“警察叔叔,快来我家‘打假’!”

夜幕低垂,一名17岁少女突然跑进派出所,向民警求助“救”妈妈。事情的起因要从,一通FaceTime通话说起……

家住张家港市南丰镇某小区的赵女士,多年前从安徽蚌埠来港定居。几天前的晚上,赵女士的电话响起,来电显示为“0552-110”。看到老家熟悉的区号,赵女士立即接听电话。

这是一通FaceTime视频通话,电话接通后,一个身着民警制服的男子,自称属地刑警支队的民警,告知赵女士涉嫌洗黑钱,需要立即配合调查。听到对方准确无误地报出自己的身份信息,赵女士不疑有他,按对方要求添加QQ好友。

△赵女士收到的“通缉令”

很快,对方发来一张图片,竟是一张“通缉令”。看到自己的照片、身份信息赫然出现在“通缉令”上,赵女士顿时慌了神。

“不要跟家里人说”“不能接听其他来电”“躲到没人的地方”……再次接到“警察”的来电,有些六神无主的赵女士,拿着手机按指令走进卧室,并反锁了房门。

赵女士的异常,早已落入女儿小杨眼中。小杨今年17岁,在学校和一些宣传栏上,都看到过反诈信息。虽然妈妈没有跟她说明情况,但小杨还是猜测出,有“警察”在线上找妈妈“办案”。

机敏的小杨意识到不对劲,她掏出手机搜索一番。“哪有警察这样办案的!”网上的反诈案例,令小杨坚信妈妈落入陷阱。然而,此时的赵女士紧锁房门,毫不理会小杨的劝解。于是,小杨做了一个决定。

“警察叔叔,我妈妈好像被骗了!”小杨骑车火速来到离家不远的张家港市公安局南丰派出所,向派出所民警求助。在小杨的带领下,民警立即赶到现场。

“我们才是真警察!”民警一边敲门,一边大声劝阻赵女士。终于,赵女士打开了房门。此时,电话那头的“警察”,灰溜溜地挂断了电话。

“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民警安抚情绪紧张的赵女士。万幸的是,假警察施展的骗术,还没有进展到转账的环节。

“真是多亏了你的女儿!”随后,民警向赵女士拆解骗局,并表扬了在紧急时刻能迅速反应、及时报警,成功保住母亲血汗钱的小赵。

警方提醒

如果市民使用的是苹果设备,FaceTime便是设备中特有的通话软件。对方只要知道手机号或Apple ID,联网即可拨打FaceTime视频通话,并将来电显示设置为特定号码。一旦市民同意了FaceTime邀请,骗子就会借此实施系列诈骗。因此,平日里不要随意接听,陌生人打来的FaceTime视频,也可选择关闭FaceTime通话功能,以免遭遇诈骗。

另外,公检法机关办案时,会当面出示工作证件或相关法律文书,绝对不会通过短信、视频或在社交平台上,向当事人发送通缉令、逮捕证、拘留证等法律文书,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要求转账汇款。凡是通过电话、短信和社交平台等办案、做笔录的“公检法”,都是骗子。(倪丽娜)

责编:应巧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