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增至约65头,调查队一年内还观测到母子豚9次

交汇点讯 9月4日,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发布2023—2024年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调查情况,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内江豚种群稳定且呈增长趋势。

过去一年,调查队共观测到江豚336头次,评估种群数量约65头,数量较2022年本底资源调查结果的62头增长4.8%。调查队还观测到母子豚9次,说明保护区江豚种群发展潜力良好。

江豚摄影队 徐定明/摄

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张俊介绍,该次调查周期为1年,从2023年秋季持续至2024年夏季,历经春夏秋冬四季,调查范围覆盖保护区全域及附近水域(含洲滩)。调查内容包括保护区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长江江豚及生物资源的物种组成、生物学特征、资源量现状以及时空变化等。调查由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组织实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合作承担。

保护江豚,不仅是保护个体,还要恢复整体生态环境,让江豚有良好的休憩觅食环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告诉记者,保护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此次动态调查记录到浮游动物59种、底栖动物56种、鱼类47种、鸟类123种等;且保护区内分布有珍贵濒危物种,它们对生态环境品质要求更高,例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物种长体鳜,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吻鮠、鳗鲡、鳊和铜鱼等。

东方白鹳(王文聪 摄)

“作为整个长江流域唯一在城区中心江段能够近距离观赏到长江江豚自然群体的大城市,南京基本实现江豚天天见!”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一级调研员张瑞忠说,春季在南京下关码头,上午9点至11点、下午2点至4点,市民凭肉眼就能较容易观测到江豚。南京长江江豚呈聚集性分布,主要分布在新济洲-子母洲水域、潜洲水域等区域。

江豚保护成效离不开多方努力。为保护好江豚,南京应用长江江豚“水上-水下—岸线”综合监测技术,建立长江干流长江江豚原地应急救护体系,开展长江江豚活动习性和栖息地环境研究。此外,南京打造“南京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守护江豚之都”等系列公益宣传活动品牌,持续挖掘长江江豚保护文化内涵。2022年10月24日,南京联合镇江、马鞍山两省三市共同颁布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实施,推动长江江豚保护跨区域协同立法,健全完善上下游、左右岸、跨地区、跨部门协同保护制度。

“今后,我们将持续开展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调查,为科学有效保护长江江豚及其栖息地打好基础。”张瑞忠说,南京还将围绕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的先行示范区、水生动物保护区智慧管理技术标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三大目标,持续讲好南京江豚保护故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

图片来自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责编:白雪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