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交汇点评|汇智聚力,澎湃大运河文化发展新动能

运河流碧水,千载润中华。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更是一条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展示长廊。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沿线各地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当代价值和未来意义,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活力,为大运河保护、传承与发展交出了精彩纷呈的阶段“答卷”。

寻根探源,运河考古展现多彩历史画卷。如果说大运河是一部工程技术、地理水文、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那么考古就是打开这部书的一个重要方式。新时代以来,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开展200余项运河考古工作,有60余项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故道、水工遗存揭示运河体系的形成,聚落、城镇考古复现运河沿线繁华,盐业、手工业考古彰显运河作为经济、文化、民生命脉的重要地位。运河考古延伸了历史轴线,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更为保护、传承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向“新”而行,运河文化注入时代活力。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文化载体,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变迁。步入新时代,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被赋予了“新”方式。数字化云平台、场景再现、交互式体验……古老的文化遗产与现代新科技巧妙结合,运河文化的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以一种更加生动且直观的方式触及更广泛的受众;焕新传统非遗、打造文化新地标、点亮夜经济……拓展新场景,催生新业态,沿线运河城市以新风貌、新成果、新经验不断触发着接续发展的新项目、新思路、新创意。

以“融”促荣,运河文化滋养美好生活。千百年来,运河城市以河相依、呼吸与共。如今,跨界融合正促进运河文化与旅游、生态、城建等各领域实现协同发展。从大厂时代走向文博集群,杭州桥西历史街区在“文艺复兴”中重燃人间烟火;保留古城肌理,拥抱新兴业态,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保护修缮样板、艺术文创中心、人文活动聚落;结合生态修复工程,扬州运河三湾成为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空间……汲古润今,火热的文化场景滋养并丰富着沿线人民的新生活,写下一个个城市更新的生动案例。

从考古发现到文化传承,从科技创新到生活实践,汇智聚力,我们在交流互鉴中探寻运河发展的可行路径与思路对策,深入挖掘并展现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独特魅力,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澎湃运河文化发展新动能,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张洁茹)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