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EESA储能展上,兰钧新能源与中车株洲所联合发布的新一代688Ah储能专用大电芯及其全系统解决方案,是储能产品迈入大容量电芯新时代的又一创新突破。产品一亮相立即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关注,激发产业链下游浓厚兴趣。

电芯是电池的“心脏”,其质量、性能及与其他组件的兼容性对整个电池系统的可靠性、耐用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的大电芯为2023年推出的314Ah,预计今年市场占有率将达50%。
兰钧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黄海宁表示,下一代储能电芯的技术方向是大容量、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安全性。“兰钧新能源联手中车株洲所,直面行业核心痛点和棘手问题,从能量密度、制造成本、能量效率、产线兼容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满足多种储能场景需求。”
此次发布的688Ah储能专用电芯,系统电量提升至6.9MWh+,以精准能量配置,实现价值最大化——循环寿命超过一万次,日历寿命超过20年,能量效率能够达到96%以上。相较于主流314Ah电芯,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实现“单电芯2.2度电”,可广泛满足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网络能源、智慧能源等各种场景需求。
“按照国家能源局数据,单电芯能量就能基本满足一个人一天用电量。”黄海宁说,688Ah大电芯在制造产线和终端应用上实现“降本增效”,大幅提升制造与电站投资回报率。
从制造产线来看,按照现有的314Ah电芯,传统一条产线年产能在3GWh左右,但是电芯容量提升到600Ah+,企业可以实现单产线10GWh年产能,制造成本和产线折旧损耗大幅降低,提升电池企业产线收益。
在终端应用上,大电芯能降低系统集成复杂性,简化装配工艺流程,节约设备、能耗与人力,减少零件分摊、降低集成成本。以常规项目容量100MW计算初始投资成本,同样标准20尺集装箱,基于688Ah大容量电芯配套6.9MWh储能系统,相较于目前314Ah电芯配套5MWh储能系统,占地面积节省20%、零部件数量减少20%、初始成本节省8%。
新品发布后,兰钧新能源的大客户开发部经理郑伶俐接到了大量咨询电话。“对终端应用市场来说,这个新产品带来的解决方案非常值得期待。”她表示,688Ah电芯预计在2025年底开始批量交付,2026年实现大规模生产。

此次发布,中车株洲所综合能源事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唐远远,综合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杰,与永青科技副总裁、兰钧新能源董事长冯挺共同见证这一产品面世。

成立仅四年时间,兰钧新能源链接诸多业内头部集成商以及央企国企,基于储能应用场景进行研发生产,推动大容量电芯技术与价值协同。仅以商用车动力电池出货量来看,兰钧新能源2024上半年出货量达3GWh,跻身新能源重卡领域出货量第一梯队。
中车株洲所是央企中国中车集团的全资孙公司,今年以来中车株洲所中标储能系统约10GWh,位居行业前列。中车株洲所对兰钧新能源创新能力非常认可,“秉持对高质量、高安全、高回报的储能产品的不懈追求,双方将在储能市场上充分发挥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强强联合,推动储能电芯规格的统一化进程,共同开创储能应用市场的崭新格局。”中车株洲所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玥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