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张建云:大运河的“水运”和“运水”相辅相成

“在最近连续三年的京杭大运河补水过程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让古老运河又‘活’起来了。” 9月5日,“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在扬州隆重举行,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建云在演讲中表示,从江淮到京津,两大工程的融通,优化了整体的水资源配置。

谈到南水北调工程在大运河补水过程的作用,张建云用了这样一组数据: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实现通水至2024年7月资料统计,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740亿立方米;调水惠及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76亿人。“目前,南水已成为沿线大型城市的主要水源:北京城区供水的75%、天津城区供水的99%为江水。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生态补水超过130亿立方米,有效地遏制了华北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趋势,部分地区出现水位明显回升的现象,永定河和大运河实现了全线通水。”张建云表示。

张建云指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的顺畅,赋予了古运河新的生机的同时,也为南北经济往来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带来了新的机遇。受益于此,苏北运河货运量由2013年的2.7亿吨提高至2021年的3.4亿吨,超过5条京沪高速公路的货运量,是莱茵河的1.5倍。台儿庄断面货运量由2010年的3590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5146万吨,增幅达43.4%。南北水运大通道,为构建稳健韧性的经济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大运河的历史功能一直是漕运,相当于水运工程,目前大运河的水运工程仍然是非常繁忙的。但是南水北调工程为其补水成功后,改善了水运,同时把水送到北方,‘水运’和‘运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张建云认为。

演讲中,张建云也指出,在国家水网建设中,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与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构成的“四横三纵”架构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而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建设的核心工程。不过,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南水北调工程也遇到了很多世界级技术难题。“比如说,如何让长江水从低处往高处流?如何保证一江清水北送?如何跨越黄河继续北上等等。”

张建云认为,攻克这些重大科学技术难题的同时,长久之计,要加快建设国家水网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水网工程,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提升水资源支撑能力;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复苏河湖生态和治理地下水超采;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用水保障能力,应该持续推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红/文 滕升智/视频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