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根本是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党。近年来,江苏宜兴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农村百姓致富的领路人,激发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联合万石镇党委推出专题报道“善美万石·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工作纪实”,探析宜兴如何创新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在江苏宜兴的大地上,马庄村宛如一颗明珠,闪耀着乡村振兴的光芒。马庄村位于万石镇西北部,东邻南漕村,南、西接和桥镇闸口村,北接黄土寺村,锡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01年由周沿、马庄两村合并而成。
曾经,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面临着经济发展滞后、环境脏乱差等诸多问题。近年来,马庄村在党建引领下,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基层善治之路,实现了年收入的大幅增加,环境的显著改善,尤其是“残疾人之家”的建设,更是温暖了百姓的心。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马庄村始终把加强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引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站在马庄村便民服务站大厅,记者看到“马不停蹄砺初心,马力十足亮党心,一马当先献爱心,马到成功惠民心”的“四心”服务口号,据了解,马庄村成立了由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小马蹄”志愿服务团队。去年年底,马庄村的村民和企业陆续收到了一张来自村委的爱心小卡片——“小马蹄”服务卡。这是马庄村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的又一创新举措。在“城乡居保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中,需要使用智能手机人脸识别才能通过,而近600人的老年村民,由于没有智能手机,无法自行进行认证。“小马蹄”志愿团队的成员分工深入农户家中,按照操作程序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帮助老年人逐一办妥农保资格认证。“小马蹄”跑遍德善马庄,成了马庄村便民服务站志愿团队的自觉行动,“小马蹄”志愿团队深入全村19个村民小组,将服务送到村民的家门口,为百姓排忧解难。
“小马蹄”志愿服务团队是万石镇马庄村党总支书记杨敏君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组建的。2022年到马庄村上任后,杨敏君迅速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了符合马庄村实际的发展规划,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强化党员教育,提升党员素质,这是她十分重视的。马庄村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教育培训等,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服务意识。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谈及未来计划,杨敏君告诉记者,下一步,马庄村将继续深化细化“小马蹄”品牌,为群众提升更高品质的服务,通过发展村级供销社作为增加村级收入的突破口,通过增加村级固定资产转变稳定性收入作为稳固村级收入的基石。同时,将继续扩大“小马蹄”团队成员,细化服务项目、内容,定岗定位,超前服务、“零距离”服务,使服务承诺家喻户晓,定期召开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会议,听取对志愿服务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提升志愿服务质量,让村民特别是年老体弱多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能得到及时便捷帮助,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百姓心坎上。

村治理得如何?闲置房屋如何焕发新生?如果你走进马庄村,便能寻找答案。“打好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低效用地腾退、退渔、盘活村级闲置资产‘组合拳’,增强村级财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杨敏君告诉记者。马庄村利用村级闲置土地,鼓励农户农房更新,在村级规划地块集中造房。至2024年上半年,第一批23户农户更新的房屋已建造完成,23户农户可腾退面积约6600平方米,在新址占用约5200平方米,共集约出1400多平方米。第二批农户农房更新将在9月份开工。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内挖、外拓、横联’三招齐发力,通过购置商铺、盘活闲置资产、新建标准车间、发展石材市场物业大棚、成立村级供销社等形式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截至2023年底,马庄村村级可分配收入达486万元,村级经营性资产达1434万元。村级综合实力排名位于115位。而到任前,村年可分配收入为308万元。”杨敏君说。
有着其他村工作经验的杨敏君经常强调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党组织凝聚力。马庄村建立健全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的作用,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同时,加强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党建引领下,马庄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生态宜居,打造美丽乡村“新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马庄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了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我们一直强调加强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倡导绿色生活,形成文明新风,生态颜值再靓化。”每次会议上,杨敏君总不忘叮嘱村“两委”班子。

2023年,马庄村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村庄内的垃圾、污水、厕所等进行了全面治理。实施了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以“三清三治”攻坚战为动力,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村干部下沉村组做思想工作,党员和村民组长带头拆除,全村共拆除违鸡鸭棚190个,彩钢板乱搭建381平方米,清除乱堆放80余处,对路面、绿化、家塘等进行整体修复和提升。以梁家、轩庄为试点开展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积分制考核,深化人居环境示范户、整洁户评创活动,探索农村人居环境农户自治新路径。在全村营造了“美丽家园我管护”的浓郁氛围,全村展现出一派树绿、路畅、灯亮、庄美、水清新风貌。马庄村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绿色环保理念,鼓励村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在马庄村,绿色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如今的马庄村,道路宽敞整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总结完善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积分制考核细则,逐步在全村推开,采取积分兑换实物的方式激励农户管好家前屋‘责任区’,真正使‘马庄是我家园,美丽马庄人人有责’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将‘美丽家园我先行’成为村民自觉行动,真正使农村人居环境长效常态管理落地生根。”听完陆友良副书记的介绍,记者来到马庄村百姓积分超市,货架上摆放着油盐酱醋、洗衣液、肥皂等生活用品,货物没有标明价格,而是注明了分值。前来“采购”的村民不用付款,凭积分卡里的“积分”就能兑换货物。

据了解,一季度一考核(3个月)每月不定期检查,2024年年度考核按积分形式进行考核,奖励以实物为主。村民按照上述要求自行整治,经验收符合整治要求的农户每户每季度奖励100元实物,对于全年满分的再奖励100元实物,合计全年500元实物;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农户将取消本季度奖励。
“在积分超市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村集体活动,邻里之间‘学优、互比、共促’的氛围也更加浓厚了。”陆友良副书记说,积分制将“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构建了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的乡村治理齐抓共管新格局。
关爱残疾,“残疾人之家”暖百姓
去年年底,在马庄村的乡村振兴道路上,马庄村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的又一创新举措。这是一个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娱乐等服务的综合性场所,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残疾人之家”配备了专业的康复设备和康复师,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康复训练。许多残疾人通过康复训练,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为了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残疾人之家”还开展了各种技能培训,如手工制作、电商培训等。同时,与一些企业合作,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在这里工作每月有几百元收入,心情也比之前好了很多。”8月15日下午,马庄村“残疾人之家”内,马庄村轩庄组村民陆国良妻子香包制作即将完工,她边忙着手里的活,边和其他人聊着天。陆国良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以前,只能靠着陆国良一人给村民理发和政府发的补助勉强维持家用。在马庄村残疾人之家成立后陆国良一家在残疾人之家里“再就业”平均每人月收入560元,大大改善了其家庭的生活条件。陆国良从小就有听力残疾,后来在残疾人之家的帮助下,陆国良申请了助听器,让他听见了妻子、女儿的声音。“残疾人之家”的成立让陆国良一家在家门口的就业梦变为了现实。
“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给了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目前结对雅涛电子配件厂、无锡祥来塑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就业项目有环保填料、电子插件、塑料件电子接插件、塑料件电子吊卡、香包制作等。参加辅助性就业人数10人,月人均收入达560元。”马庄村会计刘鑫介绍道。如今,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残疾人之家”的帮助下,实现了家门口自食其力。此外,“残疾人之家”还经常组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里,残疾人不仅得到了身体上的康复和就业上的帮助,更感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和关爱。
马庄村的“残疾人之家”,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用爱和温暖诠释了乡村振兴的内涵,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如今的马庄村,在党建引领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走出了一条具有马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展望未来,马庄村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郑亚群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