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综合要报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寄语青少年:“做热爱长江、保护长江的长江人!”

交汇点讯 “我们能不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我们有哪些新技术手段可以用来预防灾害,减少灾害损失?”9月6日,一场关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科学保护与治理的“院士课堂”在南京市力人学校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主任、水文水资源专家张建云应南京市鼓楼区邀请,给孩子们带来了《上善若水——水的保护与利用》主题授课。

本次活动聚焦“科技治水,守护长江生态之美”,为2024年鼓楼“院士课堂”之开学科普第一课。鼓楼区委副书记王玉春为张建云院士颁发鼓楼区“院士课堂”专家聘书。南京市科协主席朱军向南京市力人学校赠送100份科普图书。活动同步采用线上直播方式全网推送,累积吸引约28万人次在线收看。

张建云表示,水虽然是地球上可再生循环的资源,地球上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是全球水量中,97.5%是又苦又咸、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剩下的2.5%淡水中又有约70%冻结在极地、高山的冰雪中无法直接利用。因此,地球上看似丰沛的水,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

“而水又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生活生产均离不开水。一切有生命的生物也不能离开水。可见水的重要性。”张建云从水资源的“匮乏”引入,既客观解析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洪涝灾害频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降水时程及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要素分布不匹配等问题,也以长江大保护为例,分享了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治水、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有效做法。

为呼吁更多青少年以实际行动“做热爱长江、保护长江的长江人”,张建云还向南京市力人学校学生代表们现场赠送了其亲笔签名的学术专著《一个长江从雪山到海洋》。这是一部关于长江的百科全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长江全流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人文与发展多样性。全书通过描摹出不同流域壮美辽阔、险峻特别的地理景观,展现在一方水土之下孕育的丰富物种及人文风光,深刻阐释了长江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战略意义, 讲述了长江大保护的内容和路径。

讲座结束后,张建云来到鼓楼“院士之家”,详细了解该平台载体的功能定位、运行模式、相关配套政策及目前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他寄语鼓楼“ ‘院士之家’助力创新发展”,并希望鼓楼区科协充分发挥“院士之家”平台作用,团结引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

摄影 封颢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