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泰州姜堰:让幸福河湖惠泽“康养名城”

晨曦微露,泰州市姜堰区中干河明镜如洗,白鹅吟唱,蜻蜓戏水,长长的船队卧波而来……一条亲水、通透、宜人的滨河画廊徐徐打开。

中干河始挖于1975年,全长17.8公里,属长江水系。今年初,中干河——西姜黄河入选江苏省省级幸福河湖名单。泰州市姜堰区实施河长制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工程,将中干河打造成城市幸福河湖的“新样板”。

“护水安澜”  厚植生态本底

中干河南起南干河,北至新通扬运河,系姜堰城区“三横三纵”水系“主干道”。近年来,姜堰区树立“幸福河湖、美丽姜堰”建设理念,打造以老通扬运河为主的运河文脉廊道、以中干河为主的城市生活廊道、以姜溱河、三水河为主的历史滨河廊道和以单河为主的上古遗址廊道。

在生态治理基础上,姜堰区编制《全区河湖长制工作高质量发展规划》《河长制工作图谱》《区级骨干河道保护规划》,制定幸福河湖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精准引领“十四五”河长制工作。

与此同时,姜堰区聚焦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碧水保卫战,投入近2亿元实施中干河备用水源地整治工程,封堵排口54处,搬迁企业23家,取缔涉水排放项目13个;投资1200万元实施河滨广场提档升级工程,打造美好生态景观;投资1841万元实施省重点水利项目—淮河流域洼地治理姜堰套闸除险加固工程,提高防洪行洪、引排航能力,改善区域水环境,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数字水网”  聚焦水岸同治

为打破巡河受时空、地形的制约,姜堰区研发“智慧河湖”管理系统,被省水利厅列为“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融合河长履职、河湖管护、水质监测等功能,利用无人机巡检“天眼”、手机APP“防线”和100处实时监控“地网”,实现河湖管护网格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姜堰区河长办工作人员谭金鹏介绍,他们每日通过“智慧河湖”监控巡查河道,有一次,他发现中干河梁徐段河坡有大堆秸秆,第一时间通过“智慧水利”APP与属地对接,街道及时闭环处置、整治到位。

今年,姜堰区迭代升级“智慧河湖”管理系统2.0版,建强“数字水网”,新增5个水质监测点位、5个水位站点、6个流量站点、15个雨量站点,建成流速流量、雨量水位、水文水质自动化系统管理平台。

坚持河湖管理与数字建设两手发力,从无人机巡查水域岸线,到高空卫士监管滨水空间,再到自动监测站监测水位水质,监测监控、反应反馈一网覆盖,姜堰区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综合监测感知网和数字化场景,智能、高效守护一方清水。

“唤醒乡愁”  凸显文景共融

江、淮、海汇聚姜堰,故称“三水”;三水冲成,水旋似罗纹,又名“罗塘”。姜堰得名于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筑堰抗洪。老通扬运河(古盐运河)流经姜堰境内23.5公里,涵养水韵文脉,形成了团结包容、百折不挠的水精神。

姜堰区以城市滨水公园为标杆,打造“秀水环城”水地标,塑造“水韵古罗塘、最美金姜堰”城市名片,以“水舞罗·漫悦时光”为主题打开滨水空间,共建骑行绿道、慢行步道和景观水道,融合古盐运河文化、三水文化、会船文化,彰显“康养名城”水韵魅力。

近日,家住“蝶水揽月”景点附近的孙萍感慨,以前散步就是逛大街,现在滨水公园热闹多,还有网红在这儿直播,每晚我都带着孙女来玩。

今年暑期,新建的“三水之环”景观桥向市民开放,从空中俯瞰“彩虹桥”,犹如一条美丽绸带,寓意三水相汇,融入了三水文化、运河文化和生态文化,打造了人水至亲的“桃源胜境”。

缘水而兴,姜堰区坚持“历史文化+幸福河湖”理念,继续为全区133条幸福河湖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一河一策,让幸福河湖流淌精彩的“文化血脉”,为康养名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