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奥运热燃校园 体育课天天见——开学季学校体育呈现新面貌

新华社昆明9月8日电(记者岳冉冉、王恒志、王浩明)秋风送爽,全国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季。记者在北京、江苏、广东、云南走访时发现,学校体育正呈现全新气象——巴黎奥运会不仅成为“开学第一课”主题,“体育课天天见”“小课间延长至15分钟”更成为多地学校常态,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老师,“人人皆运动”渐成学校体育新特色。

开学第一课 讲讲奥运会

在全国多地多校,奥运会成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

苏州的“开学第一课”用人物讲述、研学旅行和诗歌朗诵的形式,全方位展现奥运精神。巴黎奥运会首金得主盛李豪在“开学第一课”里教大家《如何在学校里也能百发百中》:“关键就在于要准备。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很多事情都像调枪一样,一点一点调整,一点一点进步,没准哪天你就能发现自己也能射中目标。请你相信,坚定梦想,永不言弃。”

南京市鼓楼区9万多名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最耀眼的中国红”,课程分为:奥运之光、可新开讲、少年有志、强国有我。其中,巴黎奥运会摔跤女子自由式57公斤级季军洪可新在“可新开讲”环节,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坚持热爱、勇于拼搏,直面困难、不言放弃。

在云南多所中学,各科老师将奥运元素巧妙融进了课程内容——语文老师从鉴赏奥运解说词的美开启作文课;历史老师开讲中国近代史从“奥运三问”引入;运动员喝的功能饮料被生物老师代入“细胞生活的环境”;郑钦文夺冠后的感言成为了英文老师的听力素材……

老师们纷纷表示,奥运会充满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好素材,开学第一课,希望把新知识通过奥运载体教授给孩子。

在昆明市盘龙小学教育集团的开学第一课上,党委书记高辉带着大家重温奥运燃情时刻,让孩子们思考怎样成为新时代好少年。三年级的唐子尧说:“当看到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国队战胜美国队获得金牌,我激动得都哭了。”

图为昆明市盘龙小学教育集团的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不仅是孩子们的收心课,更是点燃信心、唤醒热情的思政课。”高辉说,无论是勇夺金牌的荣耀时刻,还是虽败犹荣的坚持瞬间,都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运动员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希望孩子们以中国奥运健儿为榜样,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融入学习生活中。

每天一节体育课 体育老师天天见

新学期伊始,不少小学的孩子们发现,自己的课表上,体育课变多了,甚至每天都有一节。

力度最大的当属深圳市。从今年起,深圳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此举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该市中小学已做到“体育课天天见”。

课时增加了,体育老师人手够么?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以来,教育系统和各学校统筹盘活教师编制,加强体育师资配置,到2024年秋季学期,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达到11000人,比2023年增加25.8%。

图为羽毛球奥运冠军于洋在指导学生,她是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引进的首位奥运冠军。近两年,深圳引进了58名高水平运动员及一批优秀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校任教。

而在体育场地保障上,深圳也探索出了新路。各校不仅通过全时段编排体育课、走班选课、长短课、专项自选课等优化体育课编排,提高场地利用率,还多维度开发利用校外资源。

比如,罗湖区教育局与区文化体育局梳理了130个社会体育场馆,为附近学校提供场地;深圳小学争取到学校旁的公园管理部门支持,将体育课开到了公园;盐田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将海滨栈道和社区篮球场作为备用场地。

江苏省也在本学期推行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并计划2025年秋季学期实现全省覆盖。其中,小学1年级至2年级采取“4+1”模式,在原来4节体育课基础上,增加1节田径、体操等特色课;小学3年级至6年级按照“3+1+1”模式,采用“基础必修课+体能课+走班选项课”规划课程。

图为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的体育课

在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孩子们每天都有1个半小时运动时光。暑假中,孩子和家长还要选择新学期的体育俱乐部。校长张瑾说:“体育运动不仅是强健体魄的良方,更是塑造品格、调适情绪的妙药。这些年我们通过体育尝到了甜头,体质监测数据显示,我校学生身体素质在区域内名列前茅。”

课间10分钟 再加5分钟

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义务教育阶段新改革,全市中小学将把“课间10分钟”整体优化为“课间15分钟”,鼓励师生走向户外,积极锻炼。

图为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学生在课间参与体育活动

此前天津和青岛部分地区已有类似调整,而北京市各中小学正陆续规划实施。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因地、因校制宜,对课间安排自主优化调整,各校还将补充体育器材,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课间环境。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是率先探索实施“课间15分钟”的学校之一。下课铃响,就有学生抱着篮球跑出教室,“抄近路”奔向球场。“课间延长就像比赛加时,让我能多进几个球。”高二学生范雨森说。

“课间延长5分钟,增加了不少可能性,学生可以更从容地安排时间。”该校副校长刘裕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来到户外,在体育运动中强健体魄。

与此同时,体育老师也成为运动场一员。“总有学生想来挑战我们。”体育老师马少波说,“15分钟课间,让我们从课间活动的管理者,变成了课间活动的参与者。”

图为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学生在课间参与体育活动

教师的广泛参与,也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低年级由老师组织跳皮筋、扔沙包、跳长绳等活动;高年级有老师作为安全巡视员,引导大家开展活动。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正在摸索课间体育游戏,在“怎么玩”“玩什么”上下功夫,努力让15分钟实现科学锻炼、寓教于乐。

专家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落实“课间15分钟”,将有更多师生走向户外,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不断完善安全措施及应急管理机制,同时家长也需充分理解和信任学校,支持孩子走出教室,享受阳光和运动。

“把户外活动作为防控‘小眼镜’的重要抓手,各学校抓实‘体育课天天见’‘课间15分钟’很有必要,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更能有效防控近视。”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院长王宗平提示说。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