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乡村校园改造计划第7季:2023年——云南塔城完小 > 正文
新媒体大会丨新华日报王晓映: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乡村振兴的一环

  红网时刻新闻7月13日讯(记者 刘璇 摄影 朱丽萍)“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乡村振兴的一环。”7月12日,在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数融新时代 共益新生态”社会责任论坛上,新华日报全媒体社会新闻部主任王晓映作《从东到西:栀子花香可以飘多远》的演讲,讲述了“水滴公益”持续9年的西部助学与乡村学校改造的故事。

  9年来,“水滴公益”栏目组建读者志愿者团队,帮扶西部偏远地区儿童,筹集善款改造乡村小学,其主打项目“新芽计划”一对一助学项目持续了9年,累计帮助700多位西部学生;“乡村校园改造计划”项目持续7年,每年改造一所乡村校园。

  “做公益项目,核心的一件事是募资。”王晓映介绍,在“水滴公益”的策划下,募资不仅仅是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捐到别人口袋里去这么简单,“深耕本土特色,从亲子、生态、传统文化、乡村振兴多角度为其赋予意义,让参与者亲力亲为亲身体验。”

  为“乡村校园改造计划”募集校园改造资金,不得不提到参与度最高的一个活动——“义卖栀子花”。

  栀子花是南京人特别钟爱的本地花卉。它是南京浦口区响堂村的农特产,南京80%的栀子花来自那个村。它也是江南端午文化的一部分。

  “端午节前后,我们组织小朋友参与栀子花义卖活动,孩子们下田采花、扎花,进城卖花,捐出义卖所得,部分家庭跟随团队直达西部现场,参与改造。”王晓映看到,这样脚下有泥土、手上有芳香的体验式公益活动大受家长欢迎,许多孩子连续参与多年。活动也成为伴随青少年成长的一个有意义的生命仪式。

  “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乡村振兴的一环。一头助力南京响堂村的花农,另一头连接西部乡村校园建设。”王晓映表示,“水滴公益”公益项目把每一个参与的人变成了乡村振兴的一环,从东部到西部,从起点到终点,形成了完整闭环。

  在西部,栀子花义卖的利润全部用于西部乡村校园改造中。与此同时,“水滴公益”团队每到一地,挖掘当地特产,助农助销。去甘肃武威,帮助当地瓜农销售蜜瓜,每年销售数千斤;去四川大凉山,帮助当地农民销售石榴。2022年,帮助湖南娄底市销售当地竹笋和香干。今年暑假,团队将去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塔城小学。

  “乡村振兴,最关键是人的振兴。”多年运作公益项目,王晓映的体会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归宿,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受益人,用光点亮光,用希望成就梦想。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