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创意月饼,用舌尖传递文化
653c2d88e4b0e06d80a8e1c9.gif

中秋佳节将至,高校的“月饼大赏”让人眼前一亮,学术上踊跃创新的他们,在美食上也不甘示弱。从中国科大的“书型盒”月饼,北大印制标志性景观的月饼,到人大直径27公分的提浆大月饼,北京中医药大学加入中药材的月饼,再到复旦的“月映光华”,南大的“月满南雍”……高校的创意月饼这两年也是越来越卷。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作为中秋节的最佳代言人,月饼早已脱离了简单的一款食品的概念,而是寄托了美好的祝愿与心意,更承载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从单调的“圆圆的饼,上面一点花纹”到前两年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馅儿,再到如今巧妙运用文化元素的创意月饼,月饼的文化“分量”越来越重。不光是高校,今年,各大博物馆也纷纷推出文创月饼,如中国考古博物馆以馆藏5款具有代表性的“龙”形象文物为蓝本,将龙元素融入月饼的设计之中;苏州博物馆的月饼礼盒选取了馆藏王鏊《行书诗词卷》中“明月逍遥,白云自在”的诗句,将书法意境融入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金月长安繁花”月饼,设计灵感来自于馆藏的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寓意吉祥圆满,视觉感受熠熠生辉……这些创意月饼融入馆藏特色元素,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仿佛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文创月饼之所以能赢得大众喜爱,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表面上看是改变了一贯以来月饼给人的中规中矩形象,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把文化“植入”月饼之中。文创月饼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审美和创意相结合,赋予了月饼更多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附加值的提升,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他们在消费和品尝月饼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说,曾经吃月饼吃出的是举家围坐团圆美满的温馨,如今则可以通过月饼品出国潮国风甚至文化自信。

当然,月饼市场也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月饼外包装设计也常常因为过度包装带来诸多争议,只卖设计、“空有其表”脱离了月饼的本味。有的商家不在月饼制作技艺上下功夫,而是通过华丽包装和礼品搭售等方式,拉高成本,销售价格水涨船高,与厉行节俭的理念背道而驰。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要规范月饼市场秩序,行业企业要贯彻“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理念,消费者更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只有大家共同守护中秋“团圆味”,才能避免月饼在创新中“变味”,也才能让传统的中秋文化得到更好的赓续。

(黄欢)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