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一周热点 > 正文
智能审计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产学研成果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9月11日下午,由江苏省教育厅指导、南京审计大学主办、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智能审计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产学研成果对接大会”于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政府审计机关、产业界以及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家学者,共同商讨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审计所产生的前沿技术与典型应用。

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裴育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拉开了会议的序幕。裴校长代表活动主办方南京审计大学,向江苏省教育厅、政府审计机关、企业单位以及兄弟高校的领导和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还向与会者介绍了审计信息工程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第三个建设期的基本情况。

在产学研成果对接环节,该中心与包括政府部门、国企央企、会计事务所在内的十余家单位完成了项目签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的AI技术总监刘炜生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开放式人工智能生态合作体系,并随后与中心就“审计领域大模型及其应用与生态系统联合研发项目”完成了签约。通过这次合作,双方将利用中国移动的算力设施和AI生态,共同在审计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研发和应用上进行攻关,最终旨在构建一个集成大模型等AI工具、审计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面向多种审计场景的顶层应用为一体的生态圈。

随后,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伍之昂教授向与会者汇报了中心的建设进展,并详细介绍了中心在“财政预算执行智能审计系统”“医院智能审计系统”以及“人工智能+审计赋能地方金融治理”三个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其转化案例。

在主旨报告环节,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原院长、审计署办公厅原主任周维培教授发表了题为“新时代审计学科的历史使命与发展愿景”的报告。周教授回顾了审计学科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如何利用先进技术让审计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江苏省审计科研所所长崔伦刚先生就新质生产力和国家审计创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及其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的欧阳华生教授以“产学研融合思考:科研如何更好服务社会”为主题,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科技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社会服务的途径。

本次大会面向“科技强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在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审计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未来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