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擦亮涉农高校“为农”育人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要“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新时代背景下,涉农高校亟须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简单相加、校本特色彰显不足、育人协同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着重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以农为本”,不忘农校姓农为农的教育初心,持续为农业强国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大思政课”是对新时代思政课规律性认识再深化、工作格局再拓展。涉农高校要坚守育人初心,一体化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多元育人主体、多方育人资源、多种育人要素的有效融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集成化、体系化,切实提升思政育人工作成效。善用“大思政课”,要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中全面渗透思政元素,体现思政与育人的全面融合、全线贯通,不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使之成为理想信念坚定、视野格局开阔、能担当现代化建设重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

持续彰显“为农”办学特色。涉农高校应聚力彰显“知农爱农”办学特色和人文情怀,加强涉农学科集群建设,传授学生“知农”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引导学生立志成为“支农强农”的有为青年。开设“三农”通识课,大力营造“知农爱农”校园文化,培养师生“知农爱农”的家国情怀,倡导“爱农”“知农”的责任担当,升华“爱农村、爱农民”感性认知。

以系统化思维提升“三全育人”实效。涉农高校应强化系统思维,横向加强育人主体资源的整合协同,纵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构建纵横有道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涉农高校要扎根校本特色,探索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路径,构建全员协同育人的模式。推动“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思政育人”系统性融入“各员各岗”,强化涉农专业“爱农—为农—兴农”的价值链,筑牢所有专业“知农—爱农”的情感链,全学科支农,全岗位为农,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需求,知农、爱农、为农的新型农业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涉农高校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对标现代化农业人才培养的任务要求,以“大思政课”理念实现育人成效倍增,突出“为农”的办学特色,合理配置资源,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以系统化思维布局“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切实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和需求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英刚 崔金贵(作者分别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教学工作部部长,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党委书记。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课题“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基于资源多元协同的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研究”〈2021SJB1282〉研究成果)

责编:笪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