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金教基地 > 正文
富德生命人寿宿迁中支:警惕“代理维权”陷阱,守护保险消费者权益

在保险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消费者对于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增强。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消费者的这一心理,打着“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的幌子,从事非法活动,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以下是一则关于警惕代理维权的金融教育案例,希望能引起广大消费者的警觉。

李先生于2015年为自己投保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连续6年他都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准时交纳保费。2022年,受疫情影响,李先生经济负担加重,导致该保单到了续费期限仍未缴费。

在缴费60天宽限期内,李先生正准备交费时,他遇到了一位自称在法务咨询公司任职的杨先生。杨先生说:“你这时候正缺钱,保险费不想交就不交了,我有办法可以帮你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拿回所有保费。”就这样,李先生听信了杨先生的说辞,没有再续交保费,导致保单失效。随后,在杨先生的指点下,李先生向保险监管机关进行投诉,诬告保险销售人员在销售保险时存在违规行为,要求全额退保。后经保险公司多方调查,发现李先生投诉事项不存在,遂拒绝了李先生的诉求。工作人员曾多次建议李先生办理复效,但受到杨先生教唆的李先生对保险公司产生不满,一直未办理复效手续,持续投诉要求全额退保。

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末,李先生突发心梗,发病当日身故。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李先生的家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由于李先生的保单处于失效状态,并且后期没有办理复效手续,所以无法申请理赔,只能按照保单的现金价值退保。李先生的家庭在遭受灾难时,本可以获得应有的赔偿,但是由于轻信“代理退保”,丧失了保险保障,令人惋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三条: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保险合同超出犹豫期后退保按现金价值退还。

这则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看似诱人,实则暗藏诸多风险。这些不法分子通常采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编造证据等手段,向保险公司施压,以达到退保的目的。而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能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甚至面临法律诉讼。

在此提示广大保险消费者不能轻信“代理退保”,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购买保险后,要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不要让保险合同停效,以免权益保障受损。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为了避免陷入“代理维权”的陷阱,保险消费者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对待各类“代理维权”信息。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认真阅读保险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任何疑问,应通过正规渠道向保险公司咨询或投诉,而不是轻信“代理维权公司”的谎言。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加强对消费者的金融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共同维护保险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金融市场乱象层出不穷,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保持警惕,理性行使自己的金融权益,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抵制“代理维权”的非法行为,为构建和谐、安全的金融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张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