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 > 正文
江苏养老金融教育公益活动启动,助力省内逾2000万银发族守护幸福家

新华日报财经讯 9月18日,“江苏养老金融教育公益活动”正式启动,这是“江苏养老金融教育联盟”今年9月成立后的重磅活动之一。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部署,9月初“2024江苏金融教育宣传月”拉开序幕,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华泰证券、新华日报社等十一家机构联合发起“江苏养老金融教育联盟”,旨在加强银发群体知识普及和风险防范、推动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江苏省超2000万老年朋友守好“钱袋子”,守护“幸福家”。

江苏养老金融教育公益活动,为参会者拓展视野,提升分辨能力。

金融政策聚焦老年群体新需求

养老金融是当下的社会关注热点。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首次被列入中央文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标志着养老金融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政策、服务、产业同步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对于养老金融的受众来说,让老年人能够顺利与当下的数字社会接轨,养老金融教育是重中之重——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就是在守护每一个“幸福家”;筑牢权益“防火墙”,才能更好滋养每一份美好需求。

养老金融的受众群体也在不断增长。以江苏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江苏省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042.99万,也就是说,每四个江苏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来自老年人的智慧、经验、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参与,有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进步和繁荣。“守好自己的钱袋子”,这是老年人晚安幸福安康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和新华日报社携手,以“树财富金盾,护银色年华”为主题,联合主办“江苏养老金融教育公益活动”,组织金融、媒体、医疗等专业力量为老年人的幸福保驾护航,不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水平,更具非同凡响的意义。

科技金融助力应对数字时代新挑战

活动现场,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助理徐扬表示:“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作为改革先锋,一直紧跟国家大政方针,通过支持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创新养老产品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养老金融新领域、提升养老金融服务新高度。”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助理徐扬现场致辞

在养老金融服务方面,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在线上线下均做出了一系列养老金融服务实践,确保服务便捷、高效,资金安全有保障。在线下,推出营业网点适老化改造,加强困难群众特事特办上门服务,持续优化提升“银发族”金融服务体验;在线上,该行专门开发出适宜老年朋友操作的幸福版手机银行、结合社会需求及时推出具有防诈集成功能的融安e信产品,推动老年用户安全畅享数字化支付便利。

活动现场,《老年群体防诈宝典》正式发布,这份宝典由江苏养老金融教育联盟为银发族量身定制。宝典中列举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10种诈骗形式,帮助银发族识别“陷阱”,全面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为银发族畅享数字金融改革带来的美好生活,发布《老年群体防诈宝典》。

同时,银发族需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从认知到操作都要建立警惕意识。为此,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刘洋带来了生动活泼的《电信防诈讲座》,以具体细致的案例来解读科技时代的种种“陷阱”,提醒老年群体避免踩坑。在有奖抢答环节,大家纷纷举手抢答,掀起了一波互动高潮。

电诈知识分享提醒老年群体生活中常见的“陷阱”,避免中招。

各界协力推进养老金融新服务

财富不仅仅是金钱,还包括个人身心健康。活动主办方邀约江苏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滕士超教授现场演讲,分享《衰老的认知与应对》专题讲座,从中医的角度解读了衰老的12个特征,提出历代抗衰老的经验,给予参会者一些宝贵建议。“尽享其天年,度百岁人生,这是抗衰老最重要的含义。”滕士超表示。

主题演讲帮助参会者了解衰老,科学应对。

活动当天,在新华日报社二楼也设置互动区,包括“防诈实力派”、全民反诈“上上签”等互动活动,引发银发族参与热情。同时,现场江苏省名中医钮晓红主任、南京市名中医杨增敏主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张吉华主任、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戎飞玲副主任等在现场进行义诊,获得了参与者的点赞好评。

“我们将继续深化与监管单位、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的合作,不断优化适老金融服务,满足老年朋友们在新时代的新要求。”徐扬表示,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能够为银发族打造一个安全、便捷、温馨的金融环境,让每一位老年用户都能享受到幸福、安宁的晚年生活。

工商银行线上服务引发不少老年用户的学习热情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玥颐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