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老胡论见》,我是评论员老胡。
9月18日,“古茗奶茶员工谢罪”视频在网上引发争议。视频中,一家古茗奶茶店内多名员工被挂“我有罪”的牌子,“罪名”分别有“打翻茶桶罪”“忘放吸管罪”“不放坚果罪”……有网友表示,此视频刺痛了打工人的心。
经查,涉事门店位于广东深圳龙华区。一位参与视频拍摄的员工称,这是一段娱乐视频.“三个员工自愿参与拍摄的,是闲暇时自娱自乐的。拍视频的是公司的人,我们配合拍摄而已,以前没有这样的惩罚。”
虽然说,涉事门店并没有真的因为小差错而惩罚员工,但却把视频发到了抖音、小红书上,到底意欲何为呢?老胡猜测,或许出于两种考虑:一是营销宣传,通过给员工小差错“定罪”,显示自家门店重视产品质量、重视服务;二是故意炒作,用挂牌谢罪的方式吸引眼球,把自己炒成网红店。
在被网友投诉后,古茗官方很快删除了相关视频,并且在微博发文致歉。一场风波就此平息。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不应该停止。有些商家为了营销,挖空心思,制造所谓的轰动效应,哗众取宠,期望通过炒作一炮而红。但在炒作的过程中,或者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者涉黑涉黄打擦边球,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给部分人群造成不适的观感,凡此种种,不仅构成了行业的不正当竞争、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丢失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诸如此类的闹剧不仅不应当被纵容,网络平台和监管部门还应当坚决制止,并根据情节、后果和社会影响,进行严肃惩处。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出镜丨AI胡波
统筹丨唐澄 杨丽
剪辑丨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