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牢牢把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一重要论述,为开创思政课建设新局面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数智技术赋能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接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坚持育人导向,构建一流课程体系。抓好抓实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一方面要整合教学资源,协同推进三类课程。高校要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三者的同向同行发展。另一方面要明确课程目标,调整创新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遵循育人规律,汇聚教师队伍合力。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好坏。目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诸多亟待改进之处,一方面要注重内外兼修,切实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教师个人要加强在政治素质、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自我修养和锤炼。同时学校、学院也要着眼于增进和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实现新陈衔接,科学助力中青年教师发展。既要建立大师引领、老中青梯队完备的思政队伍,又要设置科学有效的接力机制,采取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配置导师,大胆使用、大力助推中青年骨干等举措,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有序代际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展望育人前景,借助技术精准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取得新实效,一定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易言之,推动思政课数智化转型,是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必由之路。一方面要制定与完善数字技术应用的相关管理制度。既要立足伦理道德原则与法律法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还要有效避免技术的工具性所带来的“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等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数字化“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各高校党委要践行数智时代“大思政课”育人理念,还要全面统筹规划,制定符合“大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工作体系。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全方位的育人资源合力,发挥各个环节的育人作用,提升育人成效。

刘柯岩 余春艳(作者单位分别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