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环境是城市的重要竞争力。近年来,南京坚持用改革“硬举措”提升城市“软实力”,聚焦关键领域发力,通过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吸引集聚全球资源要素在宁落地、服务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如何进一步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积蓄后劲、厚植优势?9月26日,我市召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相关部门和板块围绕“优发展环境强增长后劲”专题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田峥嵘表示,一直以来,我市致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营主体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民生福祉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我市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在2023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中获评“最佳口碑省会及副省级城市”,1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据介绍,下一步,在全方位发力助力企业发展上,我市将在推动“两重”“两新”政策落细、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壮大、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制造业服务业增长、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布一批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力求更好解决企业急难愁盼、支撑经济稳定增长,激活南京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全流程护航助力项目建设上,将围绕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方向,谋划储备、推进实施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努力把“项目增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在全手段破壁助力要素流动上,将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强各类基础设施等“硬件联通”和政务服务等“软件协同”,促进各类先进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将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标世界银行最新标准体系,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将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着力破除各种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在全领域关注助力民生改善上,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我们将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将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通过改革的持续发力,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城市更新是新形势下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事关民生、事关发展。市建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徐淮舟介绍,下一步,我市将以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城市为契机,用好中央补助资金,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工作。首先,持续加强政策研究,不断完善城市更新“1+N+X”政策体系。与此同时,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加强计划项目、试点项目统筹推进,不断总结可持续更新模式。此外,我市还将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做好政策培训宣贯工作,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城市更新。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市投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成鸣镝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招商攻坚突破年”工作部署和“15315”目标落实,重点做到——强化指标推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推动各板块及相关部门、国企持续在项目招引上精准发力。强化项目转化,推动投资快速落地。强化要素保障,推进精准服务再升级,深化重点招商项目调度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实施分段接力服务,加快推进全市重点招商活动签约项目落地转化。强化对外合作,拓展信息渠道来源。围绕南京“4266”创新型产业体系,强化世界500强、独角兽、专精特新等头部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布局和投资动态跟踪研究,整合各方力量,持续推进ESG绿色产业招商。强化工作创新,夯实招商基础支撑。以专业化建设为核心,提升各级招商队伍“招大引强”的能力、深化“投资南京”品牌建设及深挖重大活动、重点项目背后故事等,展现招商成果和服务温度。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事关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市数据局(政务办)一级调研员倪晓刚介绍,市数据局突出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让“进一门、跑一次、一网办、掌上办”成为政务服务的标准配置,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下一步,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政府转职能、提效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便利企业群众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