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江苏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频出,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这些措施效果如何?民营企业还有哪些需要?26日下午,江苏省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江阴举行,既给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底气”,又为其加油鼓劲。江阴市是江苏典型的民营经济城市,也是省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共建机制试点地。两个半小时的座谈会,政府、企业和银行齐聚一堂,畅谈需求,规划未来。
为企业“解渴”更“解忧”
“公司这两年投入一二期项目建设,资金压力较大。金融政策扶持让我们得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核心业务发展。”佰澳达生物董事长马凯介绍,公司通过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两种渠道获得资金。银行贷款方面,主要以政策性贷款为主,包括使用锡科贷、人才贷等贴息产品。
今年以来,江苏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措施),其中相当部分是金融、财政政策。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部门制定了多项金融服务民营经济政策举措,对民营企业贷款增长提出明确要求。
截至8月末,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28.1%、2020年以来上升3.69个百分点。在贷款覆盖面上,截至8月末,全省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贷款户数从2020年末的214万户增至506万户,覆盖面显著提升;此外,贷款成本也有所下降,1-8月,全省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3%,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累计下降1.97个百分点,处于较低水平。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贾拓介绍,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便利度和稳定性问题,辖区金融机构不断优化政银产品、完善配套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比如,“苏创融”产品已支持超5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240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95%;“苏碳融”支持2654家绿色企业获得融资350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05%。
通过增加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建立绿色通道、减费让利、用好优惠政策等措施,金融服务持续升级,让民营企业切实感受到便利和实惠。“在海澜全力拓宽市场的过程中,无锡工行、无锡农行协调省行、总行,为我们专门开发个性化产品,解决了门店子公司异地开卡的难题。”海澜之家副总裁陶国华谈到企业发展时表示,“近40年的稳健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信任和强有力的支持”。
全省金融机构积极行动。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积极满足民企技术改造、装备升级等融资需求。江苏银行则制定专项信贷计划、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不断提升民营经济贷款占比,并引荐基金、租赁等非银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供给。
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创设了民营小微企业特色产品,并建立覆盖辖区的“金融特派员”制度,推动金融服务的下沉。江阴农商行则立足地方产业特色,推出“质量贷”“人才贷”“专精特新贷”“绿能贷”等产品,搭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和“人才+资本”服务平台,服务基本覆盖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全经营场景和全产业链。
融资渠道“多元化”更“专业化”
信贷投放、股权投资、中长期国债、流动资金循环授信、跨境贸易融资……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家代表们分享了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
双良集团总裁马培林表示,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通过IPO、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可转债等渠道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同时通过融资租赁和项目贷款获得了资金保障。“2003年,集团子公司双良节能在A股上市,2023年子公司慧居科技在香港主板上市。”
我省今年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上市的培育力度,新增加了11家境内上市公司,其中10家为民营企业,全省超七成境内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江苏证监局局长唐理斌说,将进一步抓住政策机遇期,支持我省民营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开展并购重组,引导民营上市企业利用专项再贷款做好股票增持回购。
股权融资是我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一大重要手段。6月21日,总规模500亿元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启动运行,遵循“市场化、专业化、法治化”原则,坚定支持技术创新、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基金存续期最长达15年,定位于“耐心资本”。近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扩围,南京、苏州2个城市进入试点,将为科技型企业成长提供更多有力支撑。
座谈会上,每位嘉宾手中都有一本江苏省财政金融政策手册,详细展示了最新的金融政策信息。目前,省财政厅设立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会同金融管理部门创设20多个政策性金融产品,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担保增信、保费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
政银企“合力”更“紧密”
“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是记者在座谈会中感受最深的一点。目前,我省已基本建立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不仅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上加大供给量、优化结构,还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比如,通过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促成投融资双方的对接,今年已帮助8.14万家企业获得融资4908亿元。对于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大型民营企业,通过民营企业融资会诊帮扶机制,“一企一策”给予纾困帮扶,累计帮扶60多家大中型民营企业。设置民营经济发展局,强化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以江阴为例。去年12月,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六部门在江阴市启动了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共建机制试点。省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巩海滨介绍,根据实施方案,将采取适度下调贷款审批权限、提升审批效率等举措,构建“诚信+增信+征信”机制、金融机构资源聚集机制和省市县三级联动协调机制,同时围绕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落实12项重点工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
会上,江阴市人民政府与12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书写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新篇章。
为确保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我省正逐步完善金融服务民企效果评价机制,重点关注民营企业新增贷款总量、普惠小微贷款和中长期制造业贷款投放情况,并与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合作银行机构工作成效结合起来,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对工作成效突出的银行机构,给予适当资金奖补,并作为政府业务合作的重要考量因素,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让银行机构更加主动服务民营经济,推动银企良性互动。此外,我省还将适当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平衡好问责和激励的标准及尺度。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