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中外文化名家在孔子故里授课 阐发儒学时代价值

中新网山东曲阜9月27日电(王采怡)以“对话孔子 互鉴文明”为主题的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活动27日在山东曲阜举行。中外著名文化人士开展主题授课,从不同角度讲授深厚博大的儒家思想,阐发孔子思想的时代价值,推进儒家文化与时偕行。

9月27日,以“对话孔子 互鉴文明”为主题的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活动在山东曲阜举行。王采怡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以《如何看待孔子——孔子在中国思想史的地位及演进》为题进行授课。他提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裂的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这与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发展的“孔子思想”密切相关。“孔子是‘师’的代表。他的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今天仍有蓬勃的生命力。”

“我自小在尼山脚下喝着圣水湖的水长大,直到16岁才离开山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从自己与圣人故里曲阜的故事说起,深入探讨孔孟之道与王阳明心学的渊源,并对个体觉醒、知行合一到家国天下、社会担当的脉络进行梳理,讲述孔子思想对于解决人类文明面临危机的重要意义。

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李润和的授课内容从追溯孔子“天下观”的形成,到“平天下”的理想,落脚到现在对天下秩序的哲学思考,强调思想交流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价值。他表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孔子的‘天下观’具有世界意义,今天应召唤‘天下’,赋予其新的意义。”

《文史哲》国际版执行主编、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孟巍隆以《孔夫子如何看待高考》为题,从高考这一“小切口”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为学为政的教育思想。他提出,孔子认为,教学内容必须在社会或家庭中有实际用处,另一方面,与书籍上的知识相比较,社会上的大问题更重要,这两点对当今时代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启发。

“只有文化是不朽的,唯有思想能穿越古今。”全国政协常委、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作会议总结时表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再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要化解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不但要依赖科技的进步,更要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一道为传承古老文明而努力,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迈向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据了解,杏坛是孔子当年在孔庙内弦歌讲学、传授知识的教育圣地,尼山书院是山东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从9月28日起,2024山东省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国际孔子文化节专题课堂将持续举行,为期一周。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