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2024年5月2日上午,一名年轻男子张某至我行网点要求开立银行卡。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开展客户身份信息及开卡用途核查。核查询问过程中客户声称自己与安徽某城投公司有业务往来,近期该公司将会有一笔大额资金打入自己名下,且指定账户为邮储银行账户。对此,工作人员感到疑惑,故又询问“您是从事什么职业的、您与这家城投公司合作了多久以及以前是如何进行业务资金往来的”等问题。面对一系列的提问客户闪烁其词,又改口称自己其实是在这家公司的工地上打工,这是该公司第一次给自己打钱。客户前后不一的说法,随即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紧接着问:“既然工作地点在安徽,为何不在当地开立银行卡”,客户吞吞吐吐表示自己家住淮安,趁五一假期回家,就便开卡。客户面对提问时的慌张与掩饰,让我行工作人员更加怀疑其开卡用途。工作人员计划再次询问,可客户情绪变得很激动,大吵大闹,要求工作人员迅速为其办理,并扬言如果不及时办理就拍照投诉。
面对客户的不配合,我行工作人员一边做好情绪安抚工作,一边耐心地向张某进行“出租、出借银行账户”风险提示,并向其出示了相关部门的文件,明确拒绝了其办理开户业务的要求。最后,客户表示理解离开。
二、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客户前后说法不一致,且开户用途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客户虽然拥有开卡自由权,但认真落实账户开立的内控管理要求,加强对开户信息的审核是银行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营业厅堂必须要提高警惕,仔细核实询问客户办卡用途,及时发现并阻止客户非真实用途的开卡行为,做好风险提示,排除风险隐患。
三、案例启示
近几年,各类电信诈骗案件增多,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而银行作为开卡开户的源头,在堵截非法买卖账户链条中发挥着第一道“闸门”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守住客户的“钱袋子”,广大银行从业者应做到:
(一)关注源头环节。工作人员在办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时,应充分了解客户,认真履职,加强对客户真实身份、开卡意愿和开卡用途的审核,牢牢控制源头风险。
(二)做好存量账户的风险监控。对于流水异常的存量账户,应及时上报并做相应的账户限制。
(三)做好服务与解释工作。不能简单拒绝客户的办卡需求,要认真仔细地向客户进行讲解个人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的风险,以及出租、出借账户的后果,同时做到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出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避免引起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