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江宁街道以“绣花描红”的细致和韧劲,扬优势、抓机遇、破难题,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径,争当绿色低碳发展、园街联动发展、全域安全发展的先行军,助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努力交出优异答卷。
扬优势
生态立村农民致富
江宁街道是长江入苏第一站,也是江宁区唯一的沿江街道,生态优势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宁街道从沿江环境整治入手,令新洲村、星辉社区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长江禁渔退捕工作稳步推进,街道相继拆除长江沿线污染企业,昔日“小渔村”变成江豚观赏“打卡点”;组织成立“长江守望者联盟”,数年间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吸纳基层党员、沿江村民、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共计800多名志愿者,累计巡江超3万公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
如果将沿江村(社区)的乡村图景变迁绘制成一幅长卷,那么江宁街道如今的“落笔处”便是碧水蓝天、云淡风轻。如何将“资源”变“资产”,让生态美成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钥匙?在江宁区委区政府整体部署下,江宁街道走出了生态立村、绿色生财的新路子。
2012年,位于江宁街道牌坊村的黄龙岘茶文化村“火”了,这一“火”便是十余年。小乡村也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通过整修溪流潭坝,拆除披棚猪圈,装扮农房农舍等一系列人居环境改善行动后,让藏在“青山绿水”中的生态资源焕发新生活力。十年间,景区每年吸引约百万人次游客到访,最高日游客量突破5万人;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从不足1.8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10.8万元,不少农家乐经营户的平均年收入可超过40万元。
黄龙岘的成功,是江宁街道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缩影。为进一步擦亮绿色生态底色,街道加快编制16个村(社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系统谋划江宁、铜井、陆郎三大片区定位,持续加强310个人居环境整治村的长效管护,重点推进2个省级和美乡村、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市级和美乡村、18个市级宜居村建设,加快黄龙岘生态旅游产业转型突破,有效串联陆郎片上下游地区和延伸产业链,让宜居、宜业、宜游农文旅融合的乡村“美景”照进现实。
抓机遇
加速新兴产业布局
2月28日,致力于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南京肯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2024年南京市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江宁区江宁街道首家上市企业。近日,肯特二期厂房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目前主体部分已完工,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企业方面表示,发展跑出加速度、迈出上市新台阶,离不开江宁街道凝聚各方合力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江宁街道一方面实施搬迁长江沿线的污染企业,另一方面加速布局绿色产业矩阵,着力引进新兴产业。”江宁街道财政与经济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上市企业是区域产业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为服务肯特上市工作,街道第一时间成立专班小组,解析上市基本路线图;为助力企业加大业务拓展力度,对新上项目、扩建厂房等实施跟踪服务。”
截至目前,江宁街道辖区内共有街道级工业集中区2个,分别为南山湖工业集中区和小庄工业集中区,共有工业企业114家,其中规上企业31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街道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源挖掘等一站式服务,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在全链条助推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江宁街道还摸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路径模式,全力以赴发展实体经济——抓住扬子江大道、S2号线通车等利好,不断深化园街联动,积极承接主城区资源转移,开展精准化、常态化招商,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引资,助力企业孵化壮大,使其在江宁生根发芽。
今年以来,街道已完成苏州赣光学薄膜生产研发、富立康科技固态高分子电容器生产、江苏驰城新能源特种车辆生产制造、三优光伏发电等5个新兴产业项目签约,推动辖区产业布局向“多强”转变,持续激活经济发展动力。
破难题
推进数字化智慧治理
作为我市面积最大的街镇,该如何优化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久前,因受台风“贝碧嘉”经过影响,南京部分区域出现了树木倒伏、设备损坏的情况。9月17日上午,几架无人机飞过,在江宁街道辖区农田的上方盘旋。“台风经过的当晚,在‘一网统管’指挥中心,街道领导利用监控观测全街范围内的实时情况,同时通过四级调度系统连线各村(社区)书记,了解应对准备情况。台风过后,我们又利用无人机,观察农业种植情况,例如有无大棚损坏,目前暂未发现问题。”江宁街道城市运行与平安法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完善城市数字治理中心软硬件设施,提高智慧互联覆盖面,扎实做好“一网统管”,正是江宁街道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答案。
今年,江宁街道指挥中心共建设3个无人机方舱系统,实现江宁、陆郎、铜井三大片区262平方公里全域覆盖,每周平均巡飞400余公里,协助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城乡建设管理办公室排查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无人机作为“一网统管”指挥中心在执行巡查巡检、研判风险、指挥调度等日常工作中的核心技术设备,能够实时进行语音喊话和画面传输,实现高效信息收集,真正做到全流程空中值守。
通过“人防”+“技防”,不仅能减轻基层工作压力,还能提高事件处置效率。为此,江宁街道整合共享指挥管理信息资源,构建实战管用的“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动指挥调度体系,并加速推进群众诉求集中快处一体化平台建设,逐步将“我对书记有话说”、“随手拍”、12345等工单平台合并到江宁区群众诉求集中快处一体化平台,将各种群众诉求收集渠道逐步汇聚在一起,促进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
接下来,江宁街道将继续绘就绿色发展、生态宜居蓝图,持续打造走在全省前列的乡村振兴典范街镇、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产业转型样板街镇、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秀美地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高地。( 黄晓雅 陈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