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9月29日,江苏省保理实务研究中心在南京正式成立。该中心属全国首创,是江苏省商业保理协会积极响应金融改革的重要探索,将通过研究、咨询、定制、组织等多种方式,搭建起行业监管、保理企业和学术界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各方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推动商业保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省委金融办副主任聂振平表示,江苏省保理实务研究中心应高水平开展司法案例研究,高标准开展实务成果转化,高质量开展实务中心运行和人才培养,为服务地方经济和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他强调,保理实务研究中心要研究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如何错位竞争良性发展;要研究保理公司业务结构单一,如何发挥非融资功能作用;协会的保理纠纷调解工作室如何增量扩面,覆盖到其他地方金融组织。
“研究中心将加强对金融监管、司法审判等相关方面的多位一体研究,配合保理企业研发更加适应市场的应收账款融资产品,并积极探索保理除融资以外的功能性服务模式,真正发挥商业保理在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江苏省商业保理协会会长蔡宝祥说。
蔡宝祥表示,保理实务研究中心还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联席会、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定期发布行业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共同研发的新产品新模式,同时定期遴选保理业务、风控及纠纷调解的优秀案例供业内企业学习借鉴。

江苏省保理实务研究中心首批专家顾问依次为:南京理工大学一级学科首席教授尤宏兵、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岳卫、国际保理商联合会东北亚区总监林晖、长安银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明、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虚拟商务研究室主任助理田歆、盈科全国保理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林思明。
商业保理作为贸易融资工具,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稳链、固链方面被寄予厚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江苏登记注册的商业保理公司资产总额921亿元,应收账款余额1421亿元,保理融资余额830亿元,客户数22784家。江苏商业保理资产规模、向市场投放资金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随着保理业务的日益普及和复杂化,各种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去年3月27日,江苏首个保理纠纷调解工作室正式入驻建邺区人民法院。“截至本周,调解工作室累计接收案件46件,其中已成功调解6件,涉及金额超过6000万元。目前,仍有11件案件正在调解中。这46件案件涉案总金额约为10.9亿元,涉及到9家商业保理公司、5家银行、2家小额贷款公司以及1家典当行。”商业保理纠纷调解工作室主任林思明介绍,未来将持续推动调解工作室要在调解案件数、调解案件典型性、保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等功能性服务上实现突破。
在商业保理等地方金融组织多元调解座谈会上,与会地方金融行业协会负责人围绕地方金融组织多元调解工作进行交流发言,对金融案件诉前调解、审判执行、金融债权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针对金融纠纷案件行业调解等方面提出多元化解意见建议。
会上,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陶道荣就地方金融组织诉讼及调解释疑解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姚志坚对保理纠纷调解工作室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期望。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公兴 通讯员 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