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绘就农旅融合“富民诗篇”

今年国庆假期,各地乡村游延续了火爆的势头,不少游客愿意把假期交给一些“小地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休闲游。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假期乡村游订单同比增长超60%。面向未来,想留下乡村旅游的“热度”,就要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促进农旅深度融合,用心用情用力书写“颜值美、体验优、产业旺”的“富民诗篇”。

“乡村文化”与“特色挖掘”相整合,绘就乡村“因地制宜、各美其美”的靓丽颜值。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发展优势和宝贵财富,也是实现乡村生态价值转换的坚实基底。宁夏灵武市通过规划建设临河镇上桥村生态康养示范村、东塔镇果园村无动力拓展亲子乐园、梧桐树乡杨洪桥村“梧桐乡野”自然休闲度假区等项目,将“生态颜值”成功转化为“美丽产值”;迪庆藏族自治州创新开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五个大家”系列活动,在广大乡村组织游客、当地群众唱民歌、跳舞蹈、讲故事、赏美景、尝美食,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链……各地充分挖掘当地民间特色,盘活文旅资源,探索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让游客在“一步一美景,景景相呼应”的田园风光中体验“岁月静好”,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群众需求”与“守正创新”相耦合,打造景区“品质提升、宾至如归”的旅游体验。数字技术作为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能够带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旅游全面发展。通过发挥数字技术的独特优势,精准把握乡村旅游市场的供需走向、市场需求和群众满意度,助力打造场景更加多元、审美更加多样、体验更加丰富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四川遂宁市海龙村依托沼气文化,与巨有科技合作打造了“海龙凯歌智慧景区”,推动农文旅产业的数智化;湖州德清五四村依靠“数字乡村一张图”,高效率覆盖村民自治、生产农业、发展旅游等要素环节,实现了村民青山伴秀水、农村变景区的美好愿望。因此,各地要瞄准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大力发展乡村文旅数字融媒体,积极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构建一站式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观光等为一体的数字文旅品牌,实现乡村文旅“破圈”传播,持续提升乡村文旅产业的“魅力值”和“附加值”。

“集群发展”与“增收促收”相融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农文旅融合作为一种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是农业、农村、多元主体与文旅的融合,也是城乡要素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了“乡村产业+城乡空间+多元主体”的深度融合,成为促消费、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通过采摘体验、生态旅游等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要立足本地实际,深入挖掘人文历史、田园风光、土壤气候等“财富”,充分合理利用独有的自然资源,打响本地旅游特色品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聚焦食宿、交通、网络等方面,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随着多元且丰富的新业态不断涌入乡村,游客们更愿意长时间停留,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与生活。只有让乡村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才能让乡村有“看头”,更有“赚头”,让农民从乡游发展中持续受益。(陆晗)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