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金色稻田稻谷飘香,红色文化浸润着人们的心灵,乡居民宿拔地而起,河塘碧波荡漾……游客们徜徉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中,流连忘返。
然而在10多年前,芝山村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却因开山挖矿终日被粉尘所笼罩,就连村民们种植的庄稼都因粉尘污染而减产。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晶桥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彻底关停了芝山村矿山,成功探索出一条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生态发展之路。
探索新路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十一’期间,到我们村来玩的游客真多,我种植的农产品全都卖完了。”58岁的芝山村村民李荣七开心地说道。李荣七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子,有一天能变成“网红村”。 晶桥镇芝山村位于溧水区东南角,是溧水区最偏远村落,村里一度采石场“遍地开花”,采石场挖采严重破坏了芝山村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以前村里尘土飞扬,村门口是一座臭水塘,村里脏乱差,农田大面积抛荒,村里的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即使10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村庄荒凉的情形,李荣七十分感慨。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晶桥镇彻底关停了芝山村的采石场,观念一转天地宽,芝山村重焕生机,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成了可持续发展优势。”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告诉记者,近年来,芝山村通过党支部领办综合社,全体村民成为综合社社员,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规模化经营方式,建设发展以富硒生态健康农产品为基础的一二三产融合的多功能“富硒生态”产业园。

目前,芝山村园区已种植绿色富硒大米3000多亩,特色优质富硒水果500多亩,绿色林下富硒茶200亩,林下黄花菜300多亩水产养殖场200亩。同时推进农文旅融合,不仅配套了酒窖、瓷窑、油坊、豆腐坊、蜂场、鱼场、特色餐厅、民宿等,还挖掘红色文化,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苏南反顽战役铜山战斗纪念广场、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等景区,成为集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特色餐饮、果蔬采摘、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2023年,芝山村综合社增加村民务工、土地租金及分红收入750万元,芝山村村集体收入达1200万元,全村村民人均收入38324元。先后入选江苏省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江入选江苏省“共同富裕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共同富裕示范村十佳案例。

近年来,芝山村通过举办“螺蛳节”、“旅游采摘节”等农业主题文化活动,打造沉浸式、全景式农业景观,集水稻、经济林果、智慧化生产、观光休闲、创意植物科普、特色游憩、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区。
做足“硒”文章,荒山变“金山”
金色稻谷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近日,晶桥镇芝山村综合社的1000多亩籼稻全面成熟,迎来丰收。连片的稻田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泛起层层金色波浪,收割机来回穿梭,切割、脱粒、运输……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李其军介绍,今年芝山村综合社种植水稻面积3000亩左右,其中籼稻1000亩,南粳46富硒有机粳稻2000亩。其中1000籼稻已经快收割完毕,颗粒归仓。“我们的水稻从种植到加工,全部按照天然、绿色、有机的要求生产的。”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看着一粒粒金黄的稻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带领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在芝山村推进“炭基硒谷、康养乡土”健康农业经济, 建设了碳基有机肥厂,利用炭基循环生态健康技术实现养殖企业废物再利用,让富硒农产品用上天然肥料。“今年我们村种植的3000多富硒水稻,施的是我们和潘根兴教授合作生产的碳基有机肥,稻穗颗粒饱满,又是一个丰收年。”李其军高兴地说。
不仅有碳基有机肥的加持,芝山村的土地富硒含量也高。李其军介绍,芝山村里芳山小流域山水田林草自成系统,土壤肥沃富硒,生态环境优越。芝山村综合社生产的富硒有机大米,注册了“芝山晶韵”商标,因为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价格也卖到了12元一斤,市场供不应求。

除了富硒大米,富硒水果、富硒贡茶、富硒蔬菜等也非常受欢迎。“我们生产的富硒大米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了线下线上销售,年实现销售额近千万元。”李其军介绍,芝山村的富硒农产品不仅在门店卖得好,还通过打造“交邮快供+”、“交邮融合”模式,真正实现了农产品销售不出村,消费购物不出村、生活缴费不出村、金融助农不出村、交邮快供+寄取件不出村、农技赋能不出村“六个不出村”。李其军表示,芝山村综合社的“交邮快供+”融合服务点今年经过升级改造,从以前的寄取件和电商服务,新增加了消费购物、生活缴费、金融助农、农技赋能四项服务,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效能。今年以来,芝山村综合社通过线上销售综合社生产的有机大米、有机水果、富硒茶叶、土蜂蜜、金针花等各类农产品近300万元。“‘交邮快供+’融合服务点让我们生产的农副产品,搭上了销往全国各地的‘便车’。”李其军高兴地说。
环境美产业兴 年轻人纷纷回乡就业创业
“铜山作为反顽战役西线的重要阵地,铭刻着新四军抗大九分校一大队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每天,芝山村“90后”汤文静在铜山战斗纪念广场,给游客们讲解铜山战斗的革命历史故事。汤文静从小生长在芝山村,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铜山战斗纪念广场建成后,她返乡成为一名讲解员,并负责综合社对外接待。“家乡发展的越来越好,给了我们年轻人就业创业的平台,我更要鼓足干劲加油干。”汤文静甜美的笑着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日新月异的芝山村正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回到家乡就业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家乡能为游子们提供的干事创业平台越来越好。“90后”李其亮、徐文霞夫妻俩以前在外都有挺不错的工作,当夫妻俩看到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后,2021年,夫妻俩决定辞去工作,回到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当年收入就有四、五十万元。

芝山村不仅年轻人纷纷回乡就业创业,也吸引了外面的人才加入。和村里合作的南京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龙国刚,毕业后留在了综合社工作,从此真正扎根芝山。“我实习就在芝山村综合社,感受到了村里对人才的重视,毕业后,我就留了下来,这片热土大有可为。” 正在秧田里忙碌的龙国刚说道。现在芝山村已经有40多名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不久前,大唐晶桥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正式落户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该项目总投资6.7亿元,将充分利用晶桥镇芝山村的废旧矿坑的闲置土地资源,打造总装机容量80MW的综合性绿色能源项目,主要包括矿坑修复利用、绿色能源建设、“工业+旅游”项目开发等建设内容,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的有机结合,打造“工业+旅游”新地标,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三赢。

芝山村成功探索出一条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生态发展之路,是晶桥镇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生动实践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晶桥镇彻底关停了境内芝山村和枫香岭村的矿山,利用枫香岭村的废弃矿山建设了摩托车越野运动公园,观山重现青枝绿叶,引来群鸟相鸣其间。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9.6%,居南京各街镇之首,呈现出处处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 (张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