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育人育心,增强思政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围绕增强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等进行探讨,为教育强国建设凝心聚力。

——编  者

以一体化增进教学实效

兰  洋

育人之本,莫如铸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性工程,需要结合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引导。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常态化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案研制、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以“同题共答”引领“同课异构”,打破不同学段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壁垒。比如,联合开展“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在故宫博物院、北京国子监等场所开展示范教学,让不同学段的学生探寻文明足迹,增进文化自信。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不只需要知识的浇灌,也需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引领和感召。不断强化各学段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领力、价值引领力、文化引领力,就一定能在守正创新中增进教学实效。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刘  喆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力,可以多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红色资源是最生动的教材。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园,到处可见红色地标,处处都有红色元素。学校着力构建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学生们担任义务讲解员,受到游客好评。借助红色资源,学生既能追寻革命先辈成长足迹,又可以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学思践悟、知行相长。从实践看,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有助于让青少年获得精心引导和栽培,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红色信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更多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定能不断涌现。

(作者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用艺术活水浇灌思政创新

李树榕

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多年来的从教经历让我坚信,艺术是打开思政教学创新宝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一把钥匙。

相较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艺术的优势在于调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可感、生动有趣。近些年,我们不断尝试将艺术创作引入思政教育,努力让思政课更具趣味、更有温度。像“剧场里的思政课Ⅱ”,将思政课的内容通过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进行创新呈现,让学生在艺术观演中体悟引领伟大变革的思想力量。用艺术传递信仰力量,用情感唤起责任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认同课程所传递的价值观。

借助艺术的力量,找到学生们乐于接受、容易产生共鸣的呈现形式,我们相信思政教育定能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为内蒙古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5日 05 版)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