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 | 麦积烟雨绘千年 石窟瑰宝映今朝

中国青年网天水10月17日电(记者 张晰)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有一座高142米的孤峰耸立,状如麦垛,名曰麦积山。在这座山峰的悬崖峭壁之上,密布着如繁星般的石窟,它们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这就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1961年3月4日,麦积山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走进麦积山石窟,仿佛踏入了一个神圣的艺术殿堂。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与石窟相互映衬,给人一种雄伟壮观之感。沿着蜿蜒的栈道前行,一尊尊精美的佛像映入眼帘,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麦积山东崖大佛。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

大势至菩萨雕像。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

石窟中的佛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无论是佛像的面部表情、服饰纹理、色彩运用,还是手势姿态,都展现出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这些塑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文化、雕塑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麦积山石窟的特色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还在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这里青山绿水,景色宜人,与石窟相得益彰。麦积烟雨更是一大奇观,每当细雨蒙蒙,云雾缭绕在山间,石窟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这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为麦积山石窟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千佛廊。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

部分石窟塑像。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

面对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摆在文物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据麦积山石窟数字中心副主任孙苑介绍,近几年麦积山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加固山体、修复石窟、保护壁画等。同时,文物保护部门还加强了对石窟周边环境的治理,保护了石窟的生态环境。在保护的过程中,麦积山石窟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石窟进行扫描、记录和保护,他们对石窟进行全面细致的二维、三维扫描和高清摄影,构建了高精度的三维模型,石窟由之前的胶片档案采集全面转向数字化档案采集,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反复进入石窟和接触造像的次数,实现了“最少干预”的保护原则。

石窟走廊内参观游客络绎不绝。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

如今,麦积山石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泥塑艺术,更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麦积山石窟,这座建造于山崖绝壁之上的“东方雕塑馆艺术陈列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