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泰州海陵:“修旧”续文脉,让古城“活”起来

城市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放眼泰州,这座“州建南唐,文昌北宋”的古城,乔园、光孝寺、南山寺、北山寺、文昌阁、范家花园等古典建筑,犹如一颗颗钻石,星罗棋布,熠熠生辉。近年来,我区秉持“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理念,优先选择历史文化价值高且群众更新意愿强的文物古建、巷道空间进行试点建设,逐步实现改造更新。

“修旧”续文 让古建筑“活”起来

位于城中街道税务桥西街北侧的宫氏住宅,是一处明清建筑,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宫氏住宅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房子原有前后七进。现存建筑分布在东西两条轴线上,各前后四进,本体占地面积1570㎡,保护范围2420㎡。

“你看,这里每一间门窗格子都有独特的花纹和图案,和我小时候来玩时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正在参观的宫住宅片区原居民冯瀚林感慨地说,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这些象征着吉祥寓意的精美门窗从小就令他印象深刻。“现在再看这地方,仿佛穿越时空,重回以前的旧时光。”

破损的砖瓦被逐一替换为风格相同的古旧砖瓦,木雕等装饰构件也得到了细致地修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原始风貌。“此次修复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目前,主体修缮工作已经全部完工,周边的附属建筑也在规划设计中。”宫氏住宅修缮工程施工方现场负责人杨正林说。

延续城市记忆 让烟火气“留”下来

走进改造后的陈家桥西,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街道风貌。曾经破败的路面如今已被平整的大理石和仿古砖路面所取代,既保留了古朴的韵味,又为附近居民提供了舒适的行走体验。

陈家桥西巷两边居民众多,是城中街道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巷。然而,由于年久失修,这里的基础设施逐渐落后,给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去年9月,我区启动该巷道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目前工程已经完工。“改造后,道路平整了,空中‘蜘蛛网’也不见了,路灯也亮了,我们居住在这里心情更舒畅了。”附近居民曹必宏说。据了解,本次改造工程内容丰富,包括新建雨污水管网、重铺路面、强电入地、安装路灯等。

“我们将继续实施城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二期更新项目,将十胜街、城中历史文化街区和钟楼巷三个地块相连接,打造成古街坊式街区,为街区的重获新生引入‘源头活水’。”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匠心”传古艺 古文化“续”新颜

置身南山寺,重檐庑殿,梵音阵阵,古意盎然。

近几年来,位于城西街道的毛华国工作室接连承接“大单”,南山寺改造一期工程也是其中之一。身着蓝色工作服,穿梭在工厂木工车间,时不时停下来手把手指导。在江苏科宇的木材加工工厂内,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作为企业负责人的毛华国,耐心地指导工匠师傅划线、裁料,现场木花飞泻、斧锯声声在耳。在工厂的另一边,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古建模型,这方小小的天地则是毛华国一手打造的“古建王国”。

“天王殿、大雄宝殿,我们全部用的是传统木质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不用一滴胶水,各构件通过精巧咬合,形成了牢固并富有弹性的框架结构。”毛华国介绍,“近19米高的大雄宝殿,仅木质斗拱就用了8种形式,使其各尽其能。”

工作室多方考证大胆创意,将不少妙思集成到寺庙建设中。如与泰州传统文化契合的“梅兰竹菊”砖雕花窗,藏经楼前精致的红木雕刻天花板,屋脊上龙头、大象、云彩等富有新意的雕塑元素组合等。在团队的精心努力下,南山寺改造一期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省“扬子杯奖”、市“梅兰杯奖”以及省市文明标准化工地等多项荣誉,同时,也带领了许多工匠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十几年来,数十位工匠学有所成。木工卢有军说:“我从学校毕业以后就跟毛师父后面学木匠,在古建方面有不懂的地方就向他请教,他都耐心地指导我们。现在我们也可以单独承接一些工程,收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如今,毛华国工作室走出来的徒弟已经成为榫卯技艺的新生力量。 对今后的发展,毛华国有着自己的规划:“尽量多带一些徒弟,把古建筑榫卯结构的技术一代代传下去,使我们古建筑建造技艺能发扬光大,把产业越做越强。”

修复古建筑,唤醒城市记忆,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让老街巷、古建筑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留住“烟火气”……近年来,海陵通过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改变片区内设施老旧、街巷空间拥挤、老百姓生活不便的现状,全面提升片区的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同时,通过传授技艺、培养人才,为传统建筑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接下来,海陵区将继续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市更新,不断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和文化魅力,促进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泰州市海陵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