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聚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攻项目、稳增长、优环境、促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强化稳增长政治责任,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系列政策要求,深入实施小升规、百亿企业培育、千企技改等行动计划,持续抓好运行监测分析与新增长点培育,全力指导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稳产顺行,1—8月,全市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9.9%、10.2%、14.7%、29.3%,增幅均列全省第一;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增速全省第二。
深化项目“五新”管理服务,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针对项目在落地、建设等环节的卡点堵点,创新实施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突出“快”字要诀、“链”式推进,做精做深项目分析研判、产业投资监管、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工作,有力推动项目加速集聚、加紧建设、加快投产。1—8月份,全市新竣工亿元工业项目207个,同比增加62个;项目转列统企业80个,同比增加39个。日前,省政府主要领导专门批示肯定淮安市抓工业投资有力有效。
突出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智改数转网联”等行动计划,分行业、分类别遴选高成长性企业。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户、289户,均居Ⅲ类地区第二。2023年,培育新增国家绿色工厂、省企业技术中心、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省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等标杆示范企业数量均居苏北第一,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国家智能工厂、国家5G工厂等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创成国家“千兆城市”。今年以来,培育新增省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居全省第二,新增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做优产业研究,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牵头研究起草智能装备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根丝”等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行动计划,指导县区研究确定主导产业和细分领域发展方向,牵头制定盐河产业带、西南化工片区等重点区域性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发布产业配套白皮书,市级“五中心一基地”产业配套中心正式挂牌,举办多场产业链供需配套与银企对接活动,“1小时工业配套服务圈”初步成型。淮安入选全省新能源、新一代信息通信、新型食品3个集群重点承载区域。上半年,全市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34.3%;“新三样”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2.9%;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54.96%,为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