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中国有约】吐鲁番坎儿井:聆听穿越千年的水声 外籍媒体人打卡“地下水长城”

中国日报网10月21日电 (记者:许聃 关晓萌 林虹)位于天山南麓的新疆吐鲁番年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素有“火洲”之称。为减少引水过程中水分蒸发损失,吐鲁番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开凿了地下坎儿井。天山雪水流淌在坎儿井,不断滋润着这片干旱的土地,滋养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

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10月20日,“中国有约·相约新疆”2024年国际媒体采访团来到吐鲁番市坎儿井民俗园,了解素有“地下水长城”之称的坎儿井,一起探寻吐鲁番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民俗园内坎儿井展示。
采访团一行在坎儿井展示模型前听讲解。
外籍博主在了解坎儿井的构造。
英国籍自媒体人Tobias Orlando Robert Symonds在品尝坎儿井的水。

坎儿井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是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活的文化遗产”。坎儿井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由竖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涝坝)组成,是荒漠地区利用地面坡度无动力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特地下水利工程。据了解,新疆的坎儿井总长度曾达到5000多千米,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外籍媒体人进入坎儿井内参观。
采访团一行在坎儿井内观看细节。
澳大利亚籍自媒体人Torr Jack William 和尼泊尔籍自媒体人Sophiya Manandhar 在记录坎儿井的构造。
外籍博主在坎儿井内打卡。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