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全省首个“物联网+”美食工坊在无锡经开区启用

9月30日,无锡经开区美食工坊正式运营,通过“红外感知+物联网+智慧监管平台”推进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培育品牌,在全省尚属首次。

此次运营的经开区美食工坊位于大通路321号,集中加工区总面积2600平方米,目前可容纳11家卤菜类食品小作坊同时加工生产。经开区市场监管局人士介绍,卤菜制品一直是市场消费热点,也是流通食品安全监管难点。经开区有近百家卤菜店,大多位于各农贸市场以及居民小区周边,均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总体食品安全状况平稳可控。但少数家族式加工的卤菜店环境卫生存在问题、制作流程上也无法完全达标。把这部分作坊业主请进集中加工区,通过提升对他们的集中管理,加速带动小作坊提质升级。

在美食工坊内,消杀区、原料仓储区、食品加工区、成品仓储区等专区食品安全标识醒目显眼,通过云平台实时监控各食品操作间,从各类肉制品洗肉、备料到下锅以及后厨的卫生状况都是一目了然。

“美食工坊把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了传统食品加工管理中,让整套追溯体系更‘聪明’,商户来了就是‘拎包入住’!”经开区美食工坊董事长刘杰介绍,商户入驻后,按统一公示、统一查验、统一管理、统一扫码、统一监控、统一检验,实行“集中生产、集中管理、集中查验”的智慧监管,确保生产全程监管、产品质量可控。

AI人脸识别的智能体征晨检仪、全身消毒溯源机、智能阳光云秤 ……依靠这些智能设备,食品小作坊可开启“生产关键环节智能抓拍、全程可控可溯”的数字化监管新模式。在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前,必须在智能体征晨检仪前完成对体温、指甲洁净度等的基础检查,然后通过AI人脸识别后进场。在更衣区设置的风淋房内有智能全身消毒溯源系统,对员工进行感应喷洒杀菌。每批原料入厂前会接受抽检,食材名称、检测项目、监测时间和次数、检测结果,都会实时公布在工坊智慧食安工业物联数字大屏上。

食品的加工环境也进行了升级,每家生产车间不仅操作台、储物架、消毒柜、解冻池、清洗池等一应俱全,还配有数字物联高温监测的冰箱,可以实时控制储藏温度,以及在食品临期时发出预警。生产好的成品在真空包装后,经无菌物料口送至专用的成品电梯至出库。

“进来第一眼就觉得高大上,硬件和卫生标准已经超越了部分食品企业!”晟品士肉制品加工场是首个入驻集中加工区的食品小作坊,负责人张祝华原为家族式作坊生产,结构布局不合理。作坊进入加工区后通过升级改造,不仅申请了小作坊登记证,产品的量和质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一款经典的肉酿面筋日产量可以达到近千斤。虽然还是作坊,但他感觉不一样了:“过去会被说是脏乱差,现在带上了高科技,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作坊,出去谈生意也硬气多了!”

多“亿”点科技安全、少一些“科技和狠活”,健全阳光下的监管守护“舌尖上的放心”。近年来,无锡经开区将美食工坊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并制定了《无锡经济开发区关于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为了提升美食工坊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经开区还设立了建设运营补贴专项资金,并创新了全市首个“食安共治”区级奖补政策,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美食工坊积极申报创优。

下阶段,经开区将持续发力推动食品小作坊由“小、散、乱”向“精、特、优”转变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真正增强全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