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在中国拥有40家工厂为苹果生产服务,今天我们很自豪能向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展示我们的巴城园区。”10月22日,在位于昆山市巴城镇的立臻精密,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说。作为立讯精密在全国的重要布局之一,这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2021年在巴城开工建设,是昆山近年来引进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标杆项目之一,2023年产值已超千亿元。
重阳曲会、阳澄湖大闸蟹、梧桐小城……金秋时节,每隔一段时间,来自昆山巴城的热搜都会“霸屏”各大社交媒体。盛名之下,巴城似乎总以一副休闲文旅之城的面貌示人。而透过表象,人们又会震惊于巴城全国千强镇第15名、规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发展奇迹。
今年年初,巴城提出“努力成为展现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生动实践的最美窗口”。何以“最美窗口”?从游客的关注和赏游,到企业、项目、人才的落户,巴城的“出圈”与“圈粉”总与完善的产业生态、厚重的人文底蕴、秀美的生态环境相连。住有居、闲有曲、饥有蟹,种种魅力的交汇之处,就在于巴城宜居宜业的强“幸福力”。
产城融合
协同治理助力产业升级
在9月20日公布的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中,巴城镇位居第15名,较去年上升11名。从2008年的第186位到2018年的第48位,再到2022、2023、2024年分别提升至第30位、第26位、第15位,巴城镇综合实力每年都上一个大台阶。其中,梧桐小城就是一个最佳案例。
8万产业工人安居乐业,享受从日常生活到医疗关怀的公共服务全覆盖;40家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亩均工业产值达1762万元;20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全新升级,用于周边企业职工的共享文体休闲……在占地仅4.4平方公里的梧桐小城,一座治理有序、功能完备、让人充满归属感的幸福家园正向每一位“新巴城人”张开怀抱。
“我们要打造服务于整个工业区、辐射整个巴城的城市更新的空间,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景观风貌提升、产城服务提升三大行动,栽好梧桐树,引聚更多金凤凰。”巴城镇党委书记朱叶华说。基于发展实际与未来布局,巴城借鉴南方多地先进经验,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功能集聚、产城融合互促为抓手,规划“一谷、一心、五园”产城空间结构,致力打造“宜业温暖凤栖梧桐、产城融合智造新谷”。
走进梧桐小城中心的凤凰村、踏上村中心的凤凰路,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巴城筑巢引凤的满满诚意。去年6月,昆山市首个集宿区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巴城镇梧桐社区党支部和梧桐社区居委会揭牌成立,并推出了“梧桐家 幸福咖”党建服务品牌。
在“幸福加持”下,巴城创新“1+5+7+10+X”社区服务模式,巩固“333”融合治理模式,构建“1+4+6”服务矩阵,专门为梧桐小城组建7支特色行动支部,前置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服务功能。党群服务中心里,不仅有开放式的“市民驿站”为居民提供证件办理和咨询等各类服务,更有图书室、活动室、家庭医生工作室、瑜伽室、心理咨询室、调解室等配套设施。
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巴城建立梧桐小城大党委,邀请区域企业负责人挂职。依托“党建引领、群团共建、成果共享”的多维度服务新格局,集宿区居民不仅有“留得下”的归属感,更有“住得安”的体验感。因为“此处安心是吾乡”的无限希望,许多产业技术工人和企业“逐梧桐小城而居”。
人与城的双向奔赴,也催生了更多优质项目纷至沓来的集聚效应。2023年,梧桐小城所在的石牌创新活力板块集聚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领域规上企业139家,占巴城镇57%;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400亿元,研发机构建有率达73%。
目前,巴城已启动梧桐小城二期建设,加快推进4类18个项目建设,加快布局大型商业综合体、现代商务楼宇等设施。以人为本,以城聚人,以人兴产。产城融合的良性循环中,梧桐小城正由社区居民的宜业宜居新家园,蝶变成为巴城产城融合的“最美窗口”、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以戏会友
千古绝唱焕活戏曲经济
水袖舞翩跹,雅音润巴城。10月12日,第十届重阳曲会幕落巴城。其间,《游园惊梦》庭院实景演出、昆曲名家演唱会、大美昆曲主题讲座、昆北民歌分享会、竹刻雅集活动、《我山我水我的梦》杨守松画展等活动轮番“登场”。一段段功法娴熟的演出、一场场妙趣横生的活动,让观众大饱戏瘾的同时,也进一步擦亮了巴城“昆曲小镇”的金招牌。
“巴城作为特色昆曲小镇,连续十年成功举办重阳曲会,昆曲的特色越来越浓,逐渐成为全国曲友们心中的圣殿,希望巴城重阳曲会越办越好,让昆曲艺术传承、弘扬,唱遍世界,代代相传。”在活动现场的致辞视频中,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对巴城昆曲小镇的发展表达了肯定与期许。
以昆曲为窗口,因戏而聚的人们更惊喜地窥见一个多年致力于昆曲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古音弦歌不辍、历久弥新的巴城;一个以文化创意、昆曲文化产业为核心,兼具城市公共服务、文化休闲等功能,环境宜居、配套完善的特色昆曲小镇。
文创产业是昆曲文化魅力的延续,也是经济盘活、反哺文化遗产的妙途。以“昆曲+产业”模式,巴城充分发挥昆曲源头优势,通过特色产业带动昆曲发展。昆曲文脉游学、昆曲文创游学、昆韵文化游学……游客们得以在游玩中走进昆曲知识、体味昆曲文化。在种类丰富、别出心裁的产业集群中,仅昆曲元素文创产品一项,就为巴城带来超5000万元的年产值。
随着“昆曲小镇”的热度越来越高,巴城持续丰富小镇功能业态,建成了戏曲百戏博物馆、历史文化展示中心、昆曲学社、小桃源、昆曲剧院等功能性项目;引进了古琴工作室、一旦有戏、郑培凯工作室等名人工作室;吸引了昆曲酒业、水磨韵主题餐馆、拾画书吧、汀上古韵、龙云崌昆曲茶楼等10多家昆曲产业企业进驻。依托文化盛会集聚的影响力、吸引力,完善的功能业态提供的承载力、驱动力,巴城至今累计开展各类昆曲主题活动近200场,受众人数超过380万人次。
“接下来,巴城将立足文脉传承和产业发展,围绕昆曲小镇建设,在品牌打造、人才培育、业态融合上持续发力,努力让巴城的昆曲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广。”巴城镇党委宣传委员翟杰介绍。
以戏为媒,以产兴城。今日的巴城里,戏曲与经济美美与共,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在“昆曲+”成功实践绽放出的勃勃生机和多彩气象中,“昆曲小镇”已唱响苏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大戏。
以蟹引流
品牌效应做大产业文章
“西风吹,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9月底,蟹农们在阳澄湖畔兜起今秋第一网蟹。不远处的巴城湖村的华东生态共享农庄里,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正翘首以盼,准备与这口人间至鲜来一场亲密“蟹”逅。
“我们这里以上海游客为主,在餐厅吃饭,少不了大闸蟹,吃完还要带几只,现在一天能卖千只大闸蟹。”巴城镇天悦渔庄酒店负责人吴建国介绍。
作为中国渔业协会授予的、唯一的“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生态农庄的品蟹盛况只是巴城蟹乡魅力的冰山一角。在巴城,近3万亩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区拥有大闸蟹养殖户2400多户,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人。小小一只蟹,催生了40多亿元的产业年收入。
食客如云,游客亦如织。巴城的绿水青山孕育出肥美的大闸蟹,更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先天优势。近年来,巴城以“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为目标,以大景区理念布局全镇旅游,打造了美食餐饮体验、生态农业休闲、亲子度假、老街历史文化旅游、实景题材表演、运动健康旅游及动漫产业旅游等七大旅游产品体系。
初秋,走进巴城镇东阳澄湖村,一只只白鹭沿湖闲庭信步,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庭院各有千秋。湖光山色间,不少外地游客或悠闲地划船垂钓,或三三两两沿湖骑行,一派“溪鸟山花共我闲”的惬意景象。
“本来是冲着品尝大闸蟹来的,却被回归自然的农家小院吸引了。”来自南京的游客孙家乐说。
对农家乐、农庄、采摘园等资源进行整合、包装之外,巴城正加快推进水街市三坊、鳗鲤蟹村、水之梦乐园二期、优质粮油观光基地、正仪老街等“旅游+”项目,创建以巴解园、崇宁古寺为核心的4A级景区,促进大闸蟹产业与金蟹动漫等文创产业融合发展,与老街游、乡村游等联动发展,进一步延伸了大闸蟹产业发展链条和空间。
美食带来流量,文旅化为“留量”,巴城每年吸引300多万人次来品蟹观光,做足了“大闸蟹+旅游”文章的同时,更撬动起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阳澄湖畔,大闸蟹正跑出农文旅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