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西北方向、长江以北,有一座形成于震旦纪的山丘。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各种鸟类在此繁衍栖息、良种林木郁郁葱葱;山中多分布有石灰岩溶洞、温泉等,引来历代诸多文人墨客踏足于此。
这便是素有“南京绿肺”“江北明珠”之美誉的南京老山。这里现在是江苏境内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所在地,拥有数十平方公里的面积,平均海拔250米,其中包括了中国最大的灰喜鹊驯养基地,以及良种林木培育基地、重要用材林基地等。
老山山势呈现西南—东北走向,其中有三座山峰高度达到了400米以上,为南京江北地区最高峰。各种石灰岩、密林点缀于山中,形成了诸多颇具特色的自然奇石,比如龙头石、卧虎石、犀牛望月、乌龟驮经书等,形象生动。许多石灰岩分布在天然喀斯特溶洞之内,使得景区内的各色溶洞亦成一景,包括天井洞、龙洞、仙人洞、白鳝洞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温泉,包括了老山东部的珍珠泉和西边的汤泉,共计十余处温泉位于山中,水温低者约12摄氏度,最高则可达65摄氏度,富含矿物质及放射性元素。
如此美景、奇观等齐聚一处的游览胜地,自然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驻足。南朝刘宋时期,皇帝刘裕就曾率万乘车驾浩浩荡荡来此游赏;其后的南朝萧梁时期,曾编选中国现存最早大型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便曾在此读书,迄今山中寺院里尚有三株树龄超过1500年的古银杏树,相传为萧统所手植。
此后,还有南唐名臣韩熙载,宋代文学家王安石、苏轼、秦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名士陈献章、庄定山,清代名臣李鸿章等先后来此玩赏。特别是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书法家张孝祥,更是长眠于此。
张孝祥乃是科举状元及第出身。由于南宋初年时局动荡,张孝祥少时生活清苦,却又资质过人。他23岁时参加廷试,被时任皇帝亲自擢为第一,与范成大、杨万里等文学、政治名家同榜中进士。
张孝祥作为词人,曾经写下不少爱情词句。他写下的《念奴娇·风帆更起》《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木兰花慢·紫箫吹散后》等词相传便是为怀念曾与他同居生子的一位李姓女子所作。
张孝祥为官之时,南宋正处于遭受入侵的危难关头。他坚定主战,因而遭受了主和派的打压,屡次经历外迁、下野、起复。然而无论时局如何,其赤诚之心未改。听闻同榜进士虞允文率军在采石矶之战获胜,他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其中有“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的词句,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张孝祥曾在包括时称“建康”的南京等多地主政。在建康期间,他专心处理水患、为民请命、招抚流民,处理妥当,在这座城市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与魄力。
可惜这位词人38岁便因中暑于安徽芜湖去世。他的遗体便葬在了南京老山之中,墓地被当地百姓称为“状元坟”。
老山作为江北地势险要之处,还与许多历代的军事行动产生关联。传说楚汉相争之时,韩信曾在此点兵布阵,智退项羽大军。唐代郭子仪曾在老山的一座山峰顶上安营扎寨,有敌人来犯之时却在郭军营前被雷劈中。迄今该营地仍有遗迹留存。南宋韩世忠、梁红玉曾率军在此与金军鏖战。
如今的老山,林、泉、石、洞自然景观依旧动人,兼之历代文人武将留下的历史足迹,使之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休憩、怀古之所。
【推荐打卡点】
状元遗迹:张孝祥的坟茔之所在,建有清风长廊、清风林、“状元及第”牌坊及张孝祥雕塑等。
神龟驮经书:老山标志性的奇石之一,位于一条幽深峡谷的水边,形似乌龟昂首曳尾、奋力前行之姿,被与《西游记》中驮过唐僧的神龟联系了起来,故而得名。
水墨大埝:一处体验乡村游的好去处,以南京青奥会自行车赛场为基础打造了骑行环线。还有黑石公园、虎凤蝶专题博物馆等可供游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