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吉林集安丨“抗美援朝第一渡” 鸭绿江畔忆英烈

1950年10月16日晚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从吉林集安的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和水下桥率先渡江入朝,这里由此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部队的最早出征地,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今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纪念日,吉林省集安市社会各界群众和外地游客来到桥上,回顾历史,缅怀英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在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前,社会各界群众和外地游客纷纷参观合影。大桥全长589.23米,是连接吉林集安至朝鲜满浦国际铁路的重要通道。刻有“鸭绿江大桥”五个字的石碑、桥头堡和集安口岸国门巍然屹立。大桥下,当地建设了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展示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以及与游客产生共鸣的历史事件、经典故事、文学作品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手段,让人们深切感受志愿军先烈们面对力量差距极其悬殊、战斗环境极为艰难的情况,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今天,许多当地的少年儿童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一同参观游览,听故事,看战争遗迹,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上了一堂生动又难忘的现场课。

“因为今天是10月25日,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纪念日。所以我们幼儿园,带领孩子们来到了鸭绿江国门景区抗美援朝第一渡。在这里,让孩子们来了解一下抗美援朝的历史,让他们能深刻感受下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吉林省集安市某幼儿园教师张梦男说。

“他们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来到国门景区呢?一方面他们要寻找抗美援朝足迹,还有最主要的是要感受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来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吉林省集安市鸭绿江国门景区负责人孙连华表示,去年国门景区游客接待量大约是23万人次,今年,截至目前,游客接待量已经达到了32万人次,呈现了一个大幅度的增长态势。

集安市民李颖表示,希望孩子能够学习到先烈们这种勇敢和无私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73年前,朝鲜战争爆发后,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便成为多个主力部队的过江通道以及后勤供应的大动脉。战争期间,共有42万名志愿军战士和17.2万担架队员从这里奔赴朝鲜战场。如今,人们再次来到当年集结的地方,听讲解员讲述当年渡江作战的故事,追忆当年志愿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强渡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光辉历程。

监制 | 公海泉 周军

主编 | 赵文彬

统筹 | 梁洋

记者 | 苑竞玮 孙春雷

编辑 | 王吉晨

合作 | 通化广播电视台 集安广播电视台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