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如果文物会说话|这些“石头画”见证古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

在这个指尖轻触屏幕

美景美食即刻分享的时代

朋友圈成了我们记录生活

分享点滴的窗口

但你知道吗

在没有手机和相机的古代

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记录他们的生活呢?

答案 就藏在那些古老山壁上的神秘图案中

——岩画

曼德拉山岩画群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

曼德拉苏木呼德呼都格嘎查境内的

曼都拉山中

这幅图展现了古人狩猎的场景

画中的猎人手持弓箭 追逐着猎物

仿佛能听到箭矢破空的声音

让人置身于那场古老的狩猎之中

每一次弓弦的振动

都是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岩画表现了狩猎和祈祷的生动场面

展现了古人集体狩猎的智慧

他们分工合作 将猎物围困在中心

展现了古人与自然斗争的勇敢与智慧

画面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为狩猎场面

最上方为一位骑马者

左下方有一骑猎者将箭对准一只岩羊

下部分为放牧场面 有散立的12位骑牧

画面左下方有1个巫师

正作充满神秘意味的祈祷

在这片土地上

他们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用智慧和勤劳书写生存篇章

在贺兰山的峭壁上

太阳神岩画静静地守望着岁月的流转

被称作贺兰山岩画的“镇山之作”

是贺兰山5000多幅岩画中

海拔最高的一幅

她面部呈圆形 重环双眼

12道短线由双眼向外延伸至外部轮廓

与表示太阳光芒的二十四道短线相连

鼻子与嘴部的刻划浑然一体

两腮有圆点装饰

耳部下方有弯折线条装饰

太阳神不仅是光明的象征

更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他们相信 每次的日出日落

是自然界循环不息的证明

车辆岩画是我国北方岩画中

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

目前为止

敖伦敖包岩画区域中发现大量车辆岩画

其中包括一幅含有62辆车的单体图像

这些车辆岩画的出现

是文明进步的见证

或许揭示了古代交通和贸易的秘密

花山岩画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境内的

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

壮语名为“岜菜”

汉译为“花花绿绿的山”

图像包括人物 动物和器物3类

这样奇绝的地势

古人究竟是采用什么工具攀爬而上

这些岩画的颜料

为何能经历千百年而不褪色

20世纪50年代以来

无数的专家学者想要解开

这崖壁上的千古之谜

然而最终的真相仍待探究

但可以确定的是

岩画上的内容与考古发掘及

民俗遗存可以互相印证

譬如岩画中间的打击乐器

与广西博物馆馆藏的羊角钮钟

相去无二

壮族传统的蚂拐节 铜鼓节和陇峒节

亦是花山岩画的原始信仰和

文化形态的遗存……

远古的文明跨越2000多年的风霜

与现代的气息融汇相交

令人仰之弥高

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

古人通过敲凿 磨刻 涂绘等方式

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场景镌刻在石头上

每一笔 每一划都透露出

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些岩画仿佛在告诉我们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始终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策划:万方 王子晖 李国栋

统筹:袁晗 刘海

文案:别培辉 徐红梅 王扬

制作:张瑞娟

鸣谢:内蒙古博物院

包头市达茂旗融媒体中心

阿拉善盟融媒体中心

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

广西宁明县文物管理所

新华社宁夏分社

新华网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广西频道

联合出品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