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讲好美丽中国故事:生态文学、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传播”智库圆桌会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

交汇点讯 繁荣发展生态文学研究,助力生态文明国际传播。10月23日,由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生态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讲好美丽中国故事:生态文学、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传播”智库圆桌会在南京林业大学举行。当代生态诗人、《生态文化》杂志主编胡伟,著名生态学者、东南大学韦清琦教授,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教授,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分社副社长郑蔚莉,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莉萍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文科学报专职主编朱凯,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吕九芳教授等专家参会。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韩启群教授主持会议。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发展,重点介绍了中心关于形塑南林“生态文学研究”与“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品牌的构思布局与实施路径。本次智库圆桌会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背景下召开,旨在推动生态文学研究与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相向而行,进一步发挥南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主动,为讲好美丽中国故事、美丽江苏故事贡献“南林智慧”。

当代著名生态诗人胡伟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主编经历概括了当代中国生态文学的创作发展趋势。他认为,无论是生态文学还是生态文化,都致力于保护人类家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时代为生态文学创作带来的巨大动力,促使人类立足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视野理解生态、保护环境。


著名生态学者、东南大学教授韦清琦以自己翻译华海诗歌的经历出发,指出中国生态文学对外翻译与对外学术交流的携手并进,即作品传播与学术研究的共同发展,让翻译沉浸在文明互鉴的总体语境中。此外,他通过对比英国学者伊懋可2004年出版的《大象的退却》和中国日报2021年“北向追象”报道,指出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策略、路径以及对于争取掌握国际话语权的意义。在此对比框架下,韦清琦引入生态诗人胡伟的诗歌《象走过来》,认为当代生态文学创作对于弘扬中国声音、助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河海大学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发表了关于江苏生态文学、江苏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等议题的见解。她认为,水是江苏最灵动的生态要素,为江苏生态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结合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团队参与编撰《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2021》、翻译《沿着运河看江苏》等经历,她指出开展江苏河流生态文学研究不但有助于传承发扬长江文化,也对江苏生态文化走出去大有裨益。此外,立足文明互鉴视角开展中外河流生态文学、生态文化比较研究,可有效提升江苏生态文学、大运河生态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分社副社长郑蔚莉从2023年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国作协出台的《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入手,表示国家层面发布的相关文件为生态文学发展注入了巨大动能,生态文学日渐成为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学门类和出版门类。就生态文明出版框架搭建而言,我国出版社多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寻找切口,如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这样的高质量学术专著,而江苏的凤凰科技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也出版过《嘉卉——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年鉴》等不少与博物学、“大美中国”题材相关的生态读物。郑蔚莉认为,以生态为底色的图书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具有重要的对外传播价值,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每年都有生态文学、生态文明、自然博物类的图书入选。

南京林业大学副编审、南林文科学报主编朱凯结合学报生态文学专栏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自己对于生态文学、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等议题的见解。自2004年起,环境与发展成为学报重点报道范畴,开辟了生态哲学、环境伦理学、生态文学等栏目,回应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新时代国家尤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学的发展应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伟大事业相结合,通过系统性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在内容和范围两个层面推动生态文明国际传播不断深化。在当前国际交往交流日益紧密的大形势下,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做好跨界交流与国际传播工作至关重要。朱凯呼吁学者、创作者和传播者共同努力,探讨生态文明的全球传播策略,更好地宣传我国生态文学、生态文化成果。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生态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吕九芳围绕中国传统家居与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议题表示,讲好美丽中国家具故事,有必要回望传统,深入挖掘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家具的生态属性,回应时代的生态呼唤。与西方家具中广泛使用胶和钉相比,中国传统家具顺应木性,广泛应用榫卯结构,为木材的干缩湿胀预留伸缩余地,体现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中国传统生态观。吕九芳认为,应持续推动生态家具的发展,让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助力中国在全球家具设计领域的再次崛起。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莉萍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回顾了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认为“讲好美丽中国故事:生态文学、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这一智库圆桌会选题前沿,而且贴合了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这一战略导向,体现了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学、生态文化研究日渐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愈加高远的战略格局。

通讯员 袁家丽 黄靖 蒋雯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晓蕊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