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感受中国诗词的力量(我和中国的故事)

今年一月,加莱布在北京故宫游览留念。
  作者供图

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总是令人心驰神往。

我来自也门。儿时的我就盼着有朝一日能亲身领略中国的魅力,感受这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壮美的景色。高中一毕业,我就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求学之路,转眼6年过去,现在我正在读研。

我喜欢中国的诗词。来到中国,学习之余,我认识、了解并迷上了一位千年前的人物——杜甫。我的中国老师说,杜甫的诗以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浓郁的社会意蕴而闻名。我觉得,他的诗作就像一杯醇厚浓烈的老酒,喝上一口,令人回味无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些经典诗句充满深情,句句都说到了我这个远方游子的心里。

因为喜欢杜甫的诗,我还特意去成都参观了杜甫草堂。走在朴素典雅的院落里,想象着当年诗人在竹林间悠闲散步,在草堂中奋笔疾书,在月夜里仰望星空,我真想穿越回去问问杜甫,是怎么写出“月是故乡明”这种令人瞬间泪目的诗句的。

我的家乡长期饱受战乱摧残,只有父母亲人都平安健康,我才能安心地在中国学习。每每收到家人的信息,“家书抵万金”便是我最真切的感受。我也一直梦想着学成归国后,把在中国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发展经验都带回去,跟儿时的小伙伴们一起努力,为也门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在中国,人们都待我很友好。我以前的邻居是一对老年夫妇,我总是叫他们爷爷奶奶,他们也待我如亲孙子一样充满关切。我总觉得他们一定会长命百岁,相依相伴到天荒地老。然而不久前,邻居奶奶告诉我,爷爷去世了。我一时接受不了,心情十分低落。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静静地坐在宿舍里上网,开始下意识地搜索杜甫怀念逝者的诗句。我看到了《梦李白二首·其一》里的“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也看到了《蜀相》里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诗句深深触动了我,让我释然了许多:自古以来,没人躲得过生老病死,一个人只要活得有意义、有人怀念就已经足够了。这些来自中国古代的诗句在1000多年后依旧能让一个26岁的也门青年产生深深共鸣。这让我相信,人类的情感总是相通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彼此的内心世界,就能够实现真正的沟通和理解。

有位中国朋友曾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中国的诗词?我认为:总有一些伟大的力量,让我们体会到世间的美好,让孤独的人感受到温暖,给绝望的人带来希望,使软弱的人变得勇敢。诗词,或许正是这样一种力量。虽然中国古诗词的字数不多,但词句优美、韵律和谐、意境深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发着我们去思考和想象。每读一首好诗,都像在跟诗人进行一次灵魂对话,去赴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之约。

(作者为大连交通大学也门籍留学生)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