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漫评:神舟再扬帆,让浩瀚太空镌刻更多“中国印记”
微信图片_20241030101459

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0月30日新华社)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中华民族一直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向往着银河之中的浪漫星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后,将与神舟十八号乘组实现中国空间站的“第五次太空会师”。乘舟游于广阔宇宙,是一代代航天人上下求索的伟大成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接续奋斗,跑出逐梦星辰“加速度”,让“中国红”闪耀苍穹。

“中国红”闪耀苍穹,殷殷嘱托,须臾不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坚定道路自信,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从“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到“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从“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到“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指路,“天和”遨游星辰,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突破。无数航天人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不断刷新中国航天事业的“高度”,磨砺科技事业的“精度”,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红”闪耀苍穹,航天事业阔步前进。从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再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一次次发射令人振奋,一项项成就令人惊叹,回望中国航天走过的不寻常的征程,我们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收获科技创新的丰富启迪。据统计,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共取得4000多项发明专利,推动航天产业跨越发展,并辐射带动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纺织、通信等领域快速进步,极大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整体提升。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和43个国家和地区、6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36项航天领域合作文件,建立了17个航天合作机制。面向未来,中国正与世界各国一道,为探索宇宙奥秘,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红”闪耀苍穹,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是航天人不变的精神底色。回望载人航天工程的一路征程,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载人航天三十余载,从孙家栋、栾恩杰、欧阳自远等科技大家,到胡浩、李东、张玉花等航天骨干,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牺牲奉献、勇攀高峰。赓续航天精神,筑梦星辰大海。此次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其中,航天员宋令东、航天员王浩泽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90后”。如今,新一代航天人接过前辈的火炬,在叩问太空的新征途上,一棒接着一棒跑,跑出中国航天的“加速度”。(文/戴晨晨 图/陈甜甜)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