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背景下,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增加,对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的要求随之提高。通过借助数据库、信息推送、电子阅读服务和数字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文献主题评价等图书情报工作得到加强,能够逐步提供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服务,在实现创新价值的同时,更好地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当务之急,立足信息时代,可考虑从人员素养、工作内容、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从而在提升图书馆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上,推动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的创新发展。
立足信息时代,提升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素养
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职能发生质的变化,从信息收藏转变为服务机构,而这使得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人员职能也发生变化,尤其对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知识能力、专业素质、信息素养等提出新要求。
图书馆负责人应从高校和社会中招纳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重点考察其检索、分析与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优化工作人员整体知识结构。同时,加强对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和技术性指导,帮助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形成对数字信息时代更加全面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主动提升个人信息素养,精准运用图书情报服务方式,为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可持续发展贡献精准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应阶段性评估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助力工作人员查漏补缺,及时学习有关教育、企业管理、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图书情报学习与管理能力。
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应具备自由转换工作角色、合理定位工作性质、准确捕捉情报服务信息的能力,从信息化视角分析不同文献和图书产生的价值,不断加强信息应用能力。例如,如果用户是企业管理人员,可考虑从企业管理和运营方向入手,为企业提供用于产品生产和研发的技术支持;如果用户是教育领域人员,可考虑为其提供信息资源,密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整合信息资源,完善图书情报工作内容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中的检索低效等问题亟需解决,以保证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据此,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应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尤其应创新发掘信息资源的能力。一方面,图书馆应积极引进智能化软件和平台,构建系统化图书信息资源体系,为图书情报工作人员能够自如运用信息检索功能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另一方面,各图书馆相互协作和沟通,共建图书情报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息检索平台,确保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快速查阅信息。
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应了解不同阅读群体在数字技术支撑下的信息化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需求等,及时更新图书馆情报信息检索内容。在此过程中,图书情报工作人员依据用户不同需求,动态整合不同类型和领域的信息数据库,优化检索界面;构建跨库检索系统和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共享体系,整合不同数据库和资源库中的内容,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升级管理系统,完善图书情报工作机制
信息化服务已经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生产中,驱动图书馆加强创新检索技术,强化并升级管理系统,为用户打造满意的、高效的图书情报管理机制,使得容纳海量信息的系统操作更为便捷,营造信息化图书情报工作环境。同时,图书馆应制定图书情报工作规章制度,包括情报工作人员应遵守的职业操守、工作范畴、行为规范等,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更新及时调整制度规范,确保管理系统合理、合法化,图书情报工作有章可依。
因此,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服务意识,从用户驱动视角优化图书情报服务,构建“团队协作型”和“资源融合型”图书情报工作机制。例如,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人员深入应用资源融合型服务机制,为用户提供图书阅读和检索服务;积极构建个性化书签,并进行批注,为图书情报工作提供可参考的反馈信息,使得图书情报工作机制具有“双向性”。据此,图书情报工作人员汇总用户反馈信息,与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融合,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李昕函(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