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徽风皖韵,浸润网络普法

千年村落,粉墙黛瓦,皖山皖水,风光迤逦。安徽的美,以山水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

10月29日,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收官站在安徽合肥启动。活动期间,由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组成的采访团走进合肥、滁州、六安等地,深入采访安徽加快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创新做法。合肥市地铁网络普法主题专列、阜阳市省级网络普法e站、滁州市网络普法进乡村、进校园等,既展示了网络法治宣传的多彩场景,又彰显出徽风皖韵的特色。

宣传展板上尽显徽风皖韵。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 摄

卡通人物“庐小包”肩负使命

“大家好,我叫庐小包,是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安徽站”的形象代言人!虽然我长得萌趣可爱,但铁面无私、足智多谋也是我的特点,毕竟我可是安徽历史名人包青天包大人的化身哦!”额头上顶着小月牙的庐小包一出现,就赢得了各个年龄段人的喜爱。

今年8月,合肥市推出了以包公形象为原型的普法IP形象“小包”,既萌趣可爱又充满正义感,成为省市网络普法工作的新伙伴。庐小包是以安徽历史名人包拯为原型创作,整体形象可爱亲民又不失正直感,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庐小包整体用色大气,沉稳,不会因为Q版的设计而失去正义威严感。黑色的主色调,用以金色和红色点缀,参考了包公官服的颜色,与普法的主题相契合。

小包手持有“庐小包普法”字样的平板电脑,增添科技感的同时突出了网络普法的相关网络特色,突出“庐小包普法”主题。

庐小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变成大家都能听懂的“家常话”。相信,通过他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传统艺术瑰宝齐上阵

10月28日晚,一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普法宣传节目展演在合肥大剧院精彩上演。结合反电诈内容的传统凤阳花鼓、音乐快板、黄梅戏、剧等齐上阵。

图为庐剧剧照。

作为安徽的传统艺术瑰宝,凤阳花鼓以其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表演形式深受人们喜爱。当晚,一曲《网络普法唱你听》凤阳花鼓说唱节目拉来了本次节目展演的序幕。

舞台上,数位穿着皖北传统服装的表演者用花鼓舞蹈表演和花鼓说唱的形式,展现网络法律法规普及宣传和网络诈骗案例警示教育,让小花鼓唱响新内容,也让在场的观众直呼过瘾。

在本次节目展演中,由合肥演艺集团到来的相声《庐韵包公》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该故事以包公铡美案为主线,两位相声表演者从京剧唱腔引出剧表演,展现了包公的智慧和正义,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感悟到传统相声的魅力所在。

本次节目展演,很好地将传统艺术与网络安全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串词讲述及网络安全知识问答等方式,加深了观众对网络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非遗+花鼓,创新普法

近年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创新普法形式,把法治阵地建设、文化推广相促进相融合,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注入了法治活力。

图为凤阳花鼓表演。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 摄

小岗村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法治宣传教育融合发展,通过花鼓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以花鼓说唱的形式呈现,将法治元素编成歌词,融入凤阳花鼓,寓教于乐。小岗学校师生积极实践非遗+花鼓普法新路径,边唱边跳寓教于乐将法治宣传贯穿其中,知识性强,趣味性浓,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小岗村还利用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等重要节点,通过举办法律咨询、赠送普法教材、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法治文艺演出、放映普法电影等形式,普遍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小岗法治文化广场约550平米, 依托小岗乡村大舞台,年均开展纳凉晚会等各类法治文化宣传活动。(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