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鱼文化博物馆,在长江边给鱼建个“家”

扬中,作为长江第二大岛,仅长江水域面积就达100多平方公里。坐落其上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内有一座鱼文化博物馆,这座由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设计、策展并提供藏品的博物馆,自今年5月18日试运营以来,迎接了一拨拨参观者。在这里,人们可以从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方面了解鱼文化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

鱼文化博物馆正门

走进鱼文化博物馆序厅,迎面就是一件巨大的艺术装置:高大的墙面用渔网营造出江水的动感,悬空的几艘木船旁是千万条“游走”的鱼的剪影,墙面一侧陈列着各种渔网渔具。博物馆负责人陈履庭告诉记者,这件艺术装置题为《漏网之鱼》,“渔网和渔具都是由当地农业农村局收缴来的。它们也是装置艺术的一部分,展示了长江‘十年禁渔’政策下,鱼类资源呈现恢复向好的态势”。

《休》 徐宁摄

进入展馆,历史与艺术的有机结合随处可见。展厅内12米高、由几十艘木渔船堆砌起来的又一件巨大的装置艺术品《休》,与序厅的《漏网之鱼》遥相呼应,让长江保护、十年禁捕等观念更为直观地印刻进人们的脑海。

《漏网之鱼》 徐宁摄

作为鱼文化博物馆,鱼的故事必不可少。现代渔业园区办公室主任蔡剑边走边向记者介绍,展馆通过鱼的起源、演化、长江鱼的种类、远古鱼化石等篇章,结合实物展陈与展板资料,从鱼的祖先文昌鱼,到4.4亿年前的“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鱼化石组合,再到长江424种土著鱼类,以及长江江豚、长江鲟、白鲟、中华鲟、铜鱼、沙塘鳢、鳜鱼等长江珍稀鱼种,通过几十件鱼化石和众多标本说得详细又清楚。

鱼化石
鱼标本

中国作为渔业大国,有着悠久的捕鱼史,长江流域淡水鱼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渔业劳动中所形成的鱼文化,伴随着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一起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鱼纹汉砖
鱼纹汉砖墙

展馆里除了《漏网之鱼》《休》等装置艺术品之外,最大的亮点当数由269块鱼纹汉砖和283张鱼纹砖拓片组成的汉代鱼纹画像砖组成的砖墙。墙一面是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实物砖,另一面则是砖拓片。蔡剑告诉记者,这些鱼纹千姿百态,作为祥瑞图像,除了装饰性外,画面还搭配钱纹、蛙纹、龙纹、人面纹、几何纹以及文字等,反映了鱼在古人精神世界里的重要性。

展馆里还陈列着从旧石器时代的捕鱼工具到新石器时代的鱼骨饰物,再到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鱼图,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璜鱼图等等,说明鱼类不仅作为人类食物来源,同时也构成人们精神世界的神秘意象,形成了系统的鱼文化。

福建地区鱼纹提篮

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富贵、繁荣、团圆、和谐和美好等意义。展柜中从汉代的鱼俑、鱼陶铃,到民国时期福建地区的提篮、鞋箩,鱼形的油灯和做糕点的饼模,都将鱼的美好寓意体现在不同的器物上。深入人心的“年年有余”更是以鱼为符号,表现出了亘古不变的对于鱼的憧憬,形成了中国鱼文化的核心内容——希望生活的富足和幸福,而基于此的鱼的想象更是在文化的层面上全面展开,并在民俗的很多方面表现出了对鱼文化的无限演绎,这些都从藏品中得到了体现。

古人最早往往将书信写在白绢上,封于两块刻成鲤鱼形状的竹(木)简中间寄出,因此称这为鱼信,又称书信。鱼信还传递着美好的爱情。民间关于“鱼”的习俗非常丰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各有特色,但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祈求都是共同的。

鱼纹糕点模具

节庆活动作为鱼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地的呈现也是丰富多彩。

十幅贵州平坡苗族“杀鱼节”主题的民间绘画,分别表现了集聚商议杀鱼场面,上山摘话香叶场面,用对来舂话香叶和用稻谷草包舂好的话香叶场面,祭杀鱼仪式场面等,展现出苗族远古先民渔猎社会的生活传续到农耕社会的一种仪式。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国鱼文化的摇篮,“保护长江”是展览的最后一章。陈履庭告诉记者,在保护长江而休渔的背景下,用博物馆的方式展现中国鱼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从而让全体公民自觉认识到保护长江的责任和义务,鱼文化博物馆可以说是新时代记载保护长江历史的一座纪念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宁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蔡剑摄

视频由鱼文化博物馆提供

责编:冯圆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