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从“海马体”到“网红副局长”,都是“美颜”惹的祸?

本周,关于“美颜”的话题,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火遍全网的沈阳于洪区文旅局副局长彭勃,因在拍摄推介家乡大米的视频时开了美颜公开道歉。对此,不少网友看得很开:“这有啥可道歉的?”“为乡亲父老做了好事,美不美颜都好看!”应该说,彭勃的走红,“美颜”与实力并存。更多的人在乎的不是她到底开没开美颜,而是她作为文旅局公职人员,能够积极履职,脚踩黑土地为父老乡亲“代言”。

在美颜技术非常普及的当下,美颜相机、美颜视频、美颜直播似乎早已成为了“出镜标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颜”功能本无错,但这一技术福利若是被滥用、过于失真、让“美”掩盖了真实就不好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近日,在2025年考研网上报名系统中,辽宁抚顺报考点禁止使用海马体照片作为准考证照片。此前,杭州公安也曾提醒广大市民,办理出入境证件时,“海马体”或者经过其他美颜工具P图的照片,在审核质检环节不能通过会被回退。不少网友替“海马体”鸣不平,对一些人在求职、升学、社交照片上花费过多的心思、过度使用美颜表示不认同。

客观来讲,美颜、精修过的照片的确往往比真人更好看、更精致,但过度使用美颜尤其是在诸如考研、出入境证件、简历等严肃场合使用出入过大的照片,不仅会影响审核,也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不仅如此,时下,一些网红博主在直播中过度使用美颜滤镜技术,或带货盈利,或造人设圈粉。从法律责任来看,若博主通过过度美颜后的形象(比如视觉年龄差别巨大甚至“改变性别”)骗取粉丝的打赏、赠送礼物等等,是有涉嫌欺诈的风险的。若在带货过程中通过美颜滤镜功能刻意美化商品和商品使用后的效果,则相当于向消费者提供了不真实的宣传信息,是对其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一种损害。

任何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公职人员也好,普通人也罢,适当使用美颜技术都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掌握好度。过分精修不一定就是美,无论何时,真实的、健康的,才是最美的,别让美颜成了依赖,到头来,照片成了“照骗”。

责编:王苏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