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好评中国·作品选登:“四下基层”,把群众工作送到“家门口”

□唐代远

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群众的问题在一线,群众的呼声在一线,群众的心声在一线。“四下基层”之“路”是从群众中走来、到群众中去,彰显真挚的为民情怀、鲜明的实践导向。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深入一线听民声,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为民排忧解难务求实效,持续走好“四下基层”这条“群众路”。

W020231107390290666652.jpg

“四下基层”是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干出群众点赞好口碑的必然选择。在宁德工作期间,面对异常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习近平同志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公路和水电建设等问题。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载体,主动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基层一线去,把群众工作送到“家门口”,变“等群众上门”为“上群众家门”,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群众清楚地看见问题受理、解决全过程,不仅能拉近机关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

“四下基层”体现的是党的群众路线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与思想方法。领导干部下到基层,要把“四下基层”的要求贯通落实到主题教育各项重点措施中,以拉家常等方式,直面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要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等重点难点工作,切实推行现场研究、现场协调,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不断为制定政策措施、推动基层治理打好基础。

学思想、见行动。“四下基层”将主阵地“搬”到群众家门口、把好声音讲到群众心坎上,在一线办实事、到现场抓落实,都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坚实举措,也是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的重要途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能解决的问题要稳扎稳打、现场就办、急事急办;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明确时限、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反复出现的问题要深入研究、查漏补缺、防止反弹。这样才能让党的惠民之策、利民之举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让为民之事“事事入心”。

(本件作品由中安在线选送)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