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文化中国行·文博日历丨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 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早期形态

陶寺遗址博物馆

今日(11月12日)正式开馆

去山西临汾

除了最近爆火的小西天

又多了一处不能错过的文博胜地

《文博日历》带你第一时间探馆

穿越4000多年感受中华文明早期形态

写入历史教科书

陶寺遗址: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

山西临汾的陶寺古城遗址

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

(另外三个分别是:良渚古城遗址、石峁遗址、二里头遗址)

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

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

△陶寺遗址复原模型

这里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

遗址内城的1号建筑基址

是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

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基础之一

陶寺“古观象台”

可能是4000多年前的天文观测遗迹

△陶寺“古观象台”复原

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

生动表明

陶寺文化已经初步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陶寺遗址博物馆

在最新的人教版七年级

《中国历史》教材中

也收入了陶寺遗址相关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 红框部分为陶寺遗址相关内容

在这里

我们看到“早期中国”的样子

230件(套)珍贵文物集中亮相

陶寺遗址博物馆

集中展出230件(套)这里出土的珍贵文物

先睹为快↓↓↓

·圭尺实物首次公开

从未公开展出的陶寺出土的圭尺

将在陶寺遗址博物馆首次亮相

△左图为圭尺,右图为圭表成组使用示意图

这是目前考古发现较早的

圭表仪器实物

(圭表:中国古代主流的天文历法观测仪器)

·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长啥样

△朱书扁壶

陶寺出土的朱书扁壶

上面写有两个字

其中一个普遍认可为“文”

与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一脉相承

另一个则被释读为“邑”、“昜”或“尧”字

对于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4300年前独具特色的“陶寺龙”

△彩绘龙纹陶盘

彩绘龙纹陶盘上龙的形象

是多种灵兽的组合体

早在陶寺社会已经将龙作为崇拜的图腾

·眼睛瞪得像_____?

△铜铃

陶寺铜铃

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

完整复合范铜器

对夏商周文明时代的开启具有重要作用

还有更多乐器的发现

可以判定这时礼乐制度已初步形成

△石磬

△陶鼓

山西史前时期第一件牙

也将闪亮登场

△牙璋

还有大量陶寺出土的重器

等你探索

△彩绘簋

△玉璇玑

△玉兽面

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是什么?

来这里找答案

陶寺遗址博物馆整个建筑

以“地中之都 中土之国”元素符号为基础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

陶寺遗址作为早期都城的

恢宏气势和盛大场景

可以看到

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

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何以中国?

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是什么?

在陶寺遗址

你可能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毕磊 武慧锋

文案丨杨瑾

记者丨王跃军 裴大伟

视觉丨朱灵萌

技术汤沛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帅钟琴

资料支持临汾广播电视台 襄汾县文旅局

特别鸣谢丨陶寺遗址博物馆 总台山西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