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耄耋老人乐享“夕阳红”

在兴化市荻垛镇荻垛村退休老人茅金尧的书屋,经常聚集三五老人,或下棋博弈,或挥毫泼墨,欢声笑语飞出小屋。

11月5日午饭过后,茅金尧小眯了一会,便在书屋喂起了鱼缸里的金鱼。茅老说,上午他和70多岁的荻垛“棋王”董庆宝杀了两盘,终究还是没胜过他,但学到一二绝招。棋下完了,他还和80岁的老支书董庆红、70多岁的老年协会主席袁世根,探讨了“庑”“弁”“骰”三个生僻字。

“这是我自制的棋桌。”茅老示意道,这是一张约两张棋纸大小的木桌,只见茅老用手一发力,棋桌便折叠成一个木框,两张棋凳也是。茅老说他最喜欢自制一些小玩意,“青霉素瓶塞作脚,绝缘呢。”说着又展示了由茶叶盒、酒瓶盖、青霉素瓶塞自制的床头柜台灯。

话说“庑”字,茅老将思绪触角伸向年轻时代。“庑”字,是他在很多年前从已故董大用家的房契上接触到的。董大用不认识房契上的“庑”,便讨教茅老。茅老也不认识,便从字典上得知是“堂下左右屋子”之意。现在讨论这个字,是探讨村里古建筑保护。茅老说,从房契上看,建筑属明代,由于户主仅有“庑”,可以说明主屋不是董大用家的祖屋。该建筑遗存位于古桥“万盛桥”西路边巷子里。

茅老今年92岁,当地人都称他茅校长。茅老出生贫苦农民家,在村读了10年私塾,考入兴化中学,1955年成为首届兴中毕业生,并考入安徽农学院。1958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在学校校办工厂水泥厂工作。茅老所学化学专业。他结合工作实践撰写了如何提高中国钢材质量的论文,与武钢专家交流,获得充分肯定。

“遗憾的是当时校方出于利益考量,没有将论文给武钢。”茅老说着,翻出了珍藏60多年的手写文本。1962年茅老毅然回到家乡,在家乡荻三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并担任村技员,对农业增产起到了推动作用。茅老擅长写作,带出了一帮写作人才。茅老于1985年入党,在镇中心小学担任过校长,并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入选《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

“在校时,茅校长秉承‘催笋成竹’育人理念,退休后也是如此。”荻垛镇老年协会主席袁世根说。在职时,茅校长桃李满天下,茅老说,“竹”不仅要成材,更要有竹一样的节气。茅老喜欢书法,将家里南屋改成书屋,在他的引导下前后有近百人跟他业余练起书法。茅老主动担任村老年协会会长,同时担任镇老年协会书画组组长,镇老年协会连续6年举办书画展大赛活动。如今,荻垛老年书画展已成为兴化市老年活动的品牌。

(何晓雯 周天裕)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