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放心安家!南京江豚妈妈野外3年“抱”两崽

南京鼓楼滨江,大中小3头江豚并肩畅游江水中。从体型看,最大的江豚体长约1.7米,最小的江豚身形细长,体长不足大江豚的三分之一,它表现得尤其活跃,不时紧贴着大江豚,从镜头里可以看到这是小江豚在吃奶。

“我连续一个多月观察到它们一家在一起的画面。今年6月,这头小江豚出生,大一点的江豚前年出生,大约两岁了,体型最大的就是它们的妈妈。”11月12日,在南京鼓楼滨江,生态摄影爱好者、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志愿者魏长健手不离长焦镜头快门,记录下江豚身影。

江豚妊娠期一般是11至12个月,且一胎只有一个宝宝。小江豚出生后,半年内主要靠母乳喂养,半年后会跟随母亲学习捕食。一般来说,幼体江豚可以和母亲生活2年至3年甚至更久。

“江豚正常情况下3年能生两胎,所以理论上说一个妈妈带两个幼崽是可能的,当然这要以比较理想的繁殖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作支撑。”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光说,江豚能否成功受孕、幼崽能否存活,受到环境质量的好坏、种群内是否有适龄配偶、人类是否有干扰等多种因素影响。

过去三四年,只要一有时间,魏长健就带着长焦镜头出现在江边,他由衷为江豚添丁开心:“江豚妈妈愿意三年‘抱’两崽,说明它对家园很满意。”他也乐于与围观的市民游客分享赏豚经验,朝着距离江边约50米的江水中看,就能观察到江豚跳出江面。

“看!那边有江豚探头,小江豚也跳出来了!”11月,南京进入最佳“观豚季”,有游客特地来南京江边邂逅江豚。市民游客成了江边江豚摄影爱好者的氛围组、啦啦队。人们对生态关注度越来越高,也让“魏长健们”更自豪于自己镜头里拍到的珍贵江豚画面。

这样一幅江豚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不是偶然,科学调研结果与市民游客的亲身感受相互佐证。2024年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调查情况显示,江豚种群稳定且呈增长趋势。

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张俊介绍,2023年秋季至2024年夏季,调查队共观测到江豚336头次,评估种群数量约65头,数量较2022年本底资源调查结果的62头增长4.8%。调查队还观测到母子豚9次,说明保护区江豚种群发展潜力良好。

调查范围覆盖保护区全域及附近水域(含洲滩),全长44.8公里,总面积86.9平方公里。调查显示,保护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记录到浮游动物59种、底栖动物56种、鱼类47种、鸟类123种等。保护区内还分布有多种珍贵濒危物种,它们对生态环境品质要求更高,例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物种长体鳜,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生物长吻鮠、铜鱼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文 滕升智/视频

生态摄影爱好者魏长健/图

江豚视频素材来自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责编:白雪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