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江苏 > 正文
江水润中吴 文脉贯古今

以天为幕、以城为景,常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区规划、“常小豚”IP形象集中发布,在春江花月夜大型沉浸式光影秀中,2024常州长江文化周惠民文艺演出拉开大幕。一座集生态保护、文化弘扬、活态传承、文旅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公园,即将成为常州长江岸的文脉新标识。

串珠成链,“春江八景”打造亲江近江文旅路线

水脉亦是文脉。

长江浩浩汤汤,沉淀厚重文化。古时,丝织、水利等文化标识勃兴于此。今朝,桃花旧港、毗陵诗潮、渔港夕照、长滩观鱼、柳滩荻风、林栖相悦、沙汀飞鹭、德胜新渠等“春江八景”成为新时期常州长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如此丰沃的文化,如何变得可感、可触、可接近?

2022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建设保护规划和沿江核心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随即启动;新北区会同常州大运河研究院围绕长江文化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进一步挖掘梳理文化内涵,形成常州长江文化传承发展“谱系图”等文化研究成果;围绕“春江花月夜”打造文化IP以赋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统推进IP形象家族构建。

常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布局为“一主、四带、四园、四区”,即:“一主”,长江文化主轴、山水人文绿轴;“四带”,滨江生态文明集中展示带、孟河—奔牛江河文化集中展示带,焦溪—舜河水乡风情集中展示带,大运河—老城厢古城风貌集中展示带;“四园”,江河汇秀·春江潮涌核心展示园、运河古邑·活力城厢核心展示园、舜风舜水·焦点焦溪核心展示园、齐梁故里·中医源脉核心展示园;“四区”,西太湖—长荡湖功能拓展区、太湖湾功能拓展区、南山—天目湖功能拓展区、茅山—曹山功能拓展区。

以“春江花月夜”为核心,“春江八景”为特色,“八个一”子项目为主要建设内容,新北区布局绘就“一馆、一渡、一带、一桥、一岛、一湾、一园、一镇”的文旅体验长卷。

30公里慢步骑行带,将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建设、毗陵潮水利文化和沿江民俗风物文化有机融合,与“春江八景”串联成线,打造市民亲江近江的文旅黄金线路。以常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区建设为引领,新北区还加快沿江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形成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不久的将来,到江畔徐行,若游画境。岸旁桃林绵亘,“桃花旧港”十里争春;落日余晖下,栈桥畔“渔港夕照”为长江岸线镀上金边;行至“德胜新渠”,夜幕低垂、江潮升月等胜景将一一呈现。

“常小豚”IP,将长江历史、文化、生态紧密相联

金秋时节俯瞰长江常州段,流金叠翠、百舸争流、巨轮畅达,“江城人”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常州市和新北区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江与城作为生命共同体系统谋划、综合治理,全域保护涵养生态自觉。沿江1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全部“清零”,沿江复绿达220公顷,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建成比例达80.6%,居全省第一。

岸上修复见成效,“微笑天使”回家了。今年7月,长江常州段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高清监控首次记录到了江豚逐浪的画面。长江与城,江豚与人,历经千年依旧同框,与江共生有了新表达。

“我是常小豚,来自长江边美丽的德胜岛,我们既是常州历史的见证者,也是长江文明的参与者,更是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哟!”“常小豚”IP发布现场,一只生动可爱的江豚跨越时空与我们对话,它会在水中玩耍,在浪花里摆尾吟诗,成为城市发展与长江文明的情感联结。

“常小豚”IP以现代数字科技的力量,将“常小豚”形象拟人化,以内涵性、实效性、示范性、创新性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更深入人心。通过常小豚与“春江八景”主题海报设计,将“又见春江花月夜”的主题融入IP形象、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

最好的保护就是用起来,最好的传承就在生活中,最好的弘扬就在体验上。跨越时空,“常小豚”将长江的历史、文化、生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围绕常小豚IP,新北区还将构建包括IP乐园、IP酒店、IP场馆、IP产品等在内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促进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科普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数字文化IP产业链和价值链。

文脉新生,“春江花月夜”里的常州表达

护水脉、传文脉,展水韵、扬文韵,畅水运、兴文运。万里长江奔腾至此,岸线只有短短25.8公里,但“常州文脉始终沾染了水的灵性”。

从象墩、寺墩良渚遗址,到齐梁故里、江左名区;从大文豪苏轼的终老之地,到名扬天下“孟河医派”的诞生之地;再到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常州三杰”故里,漫长岁月里,每一处古迹都演绎着灿烂的长江文化。

一轮江月照家国,教我如何不想她。

长江常州段岸线全部位于新北区。新北区魏村街道,有座渡江桥,著名的渡江战役强渡点、常州解放的第一站就位于此。“特等功臣”秦长贵立下不朽功勋,“扬子江上英雄船”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魏村街道打造了常州首个纪念渡江战役胜利红色阵地——“渡江一号”馆,通过详实的史料、多维的手段全景展示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场景。

江湖汇秀地,东南名士邦。探索可持续的长江文脉保护与传承,让长江有历史、有现在,更有未来,常州有自己的“范式”:良渚文化、吴楚文化、革命文化、工商文化,以及常州“百园之城”和“江南美食之都”等独具江南特色的文化资源在此交融辉映,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演绎独具魅力的崭新乐章。

大江畔,常州岸,聚“万亿”之朝气。常泰长江大桥、常州港展示了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大局担当,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新龙生态林等诉说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就,滨江毗陵潮水利风景区、春江八景等串珠成链,展现新时代山水城林一体的江城风貌。

江流宛转滋养一方,城市发展浸润文明。近年来,常州市和新北区大力打造“长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通过一系列聚人气、润民心的文明实践活动以及“这‘理’长江·行走的思政课”等,赋予长江文明的底色,赓续传承长江文化。

一江文脉焕新生,大江奔流起宏图。恰如长流常清的滔滔江水,今天的常州,正在打造“春江花月夜”生动图景的崭新篇章。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