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在民间,每个人都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是鬼节,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元宵节是上元,鬼节是中元,十月十五则是下元。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盐城地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月15日,下元节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在盐都区图书馆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

“下元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也叫‘消灾日’,同时还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节日,是表达美好愿望、摒除厄运的‘祈福日’。”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介绍说,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旧时盐城每年这天除要祈愿神灵、享祭祖先外,还要吃节令食品等。盐城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祈福,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由于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通常有些人家会先做好豆腐,然后再油炸,也有一些人家会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大人们会在家中做糍粑、蒸麻腐包子等赠送亲友,孩子们还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的果品食品。
“下元节,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传统节日。”对于如何“复兴”,王登佐认为,并不是说一定要全民大张旗鼓都来过下元节,而是要让下元节的合理文化内涵能够在新时代得以延续,相关节日民俗能够有选择地继承,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盐都区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之一,该项目获得盐城市社科联专项资金资助。活动中,书友还围绕下元节的由来、演变、习俗、传说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进行研讨,并参观民间收藏家杨建提供的下元节主题藏品展。 (王璇一)